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兰溪要闻

认识李渔 喜爱李渔 弘扬李渔

——第二届李渔文化产业论坛专家学者访谈

2019/04/26 来源:兰溪新闻网

  编者按:昨天上午,第二届李渔文化产业论坛暨复旦李渔文化研究会(筹)成立大会在兰溪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李渔文化推广和产业化展开座谈交流、献计献策。本报记者专访了部分专家、学者,聆听他们心中的李渔。

多维度研究,让李渔文化走得更远

——访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冈晴夫、日本关西大学非常勤讲师浦部依子

  4月24日下午,来兰参加第二届李渔文化产业论坛暨李渔文化研究会(筹)成立大会的专家学者陆续抵达。其中,就有两位来自日本的“老朋友”,他们都因李渔与兰溪结缘。一位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教授冈晴夫,另一位是日本关西大学非常勤讲师浦部依子。

  冈晴夫是日本当代主要的李渔研究家之一。这是他第四次来到兰溪,每一次,都是为李渔而来。1985年1月,冈晴夫第一次来兰溪,当时他46岁,那时,兰溪李渔研究会也刚刚成立。最近一次是2011年,年逾古稀的他专程来参加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

  如今,冈晴夫已是年过八十的耄耋老人。此次踏上李渔故里,他感到十分欣喜。“没有想到兰溪乃至中国变化发展如此之快,有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李渔和他的文化。”他为李渔和李渔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感到高兴。

  “我最开始是研究中国元曲的,偶然有次机会看到了李渔的戏曲作品,当时很令我吃惊,觉得他特别不同。”从那一天开始,冈晴夫就成了李渔的“粉丝”。研读完李渔的作品后,冈晴夫的研究方向也从元曲变成了李渔。

  冈晴夫告诉记者,日本的“戏作”与李渔的戏剧非常相似,尽管日本对李渔和李渔文化的研究不多,但在对中国戏剧的研究中,日本人最感兴趣的是李渔。日本戏作者平贺源内是江户时期“戏作”的鼻祖,在冈晴夫看来,李渔和平贺源内在某些地方有着不谋而合的共通点。为此,他还曾写过一篇题为《李渔与平贺源内》的文章,把李渔与平贺源内进行比较。

  冈晴夫认为,李渔的戏剧作品丰富地体现了“俗”文化特征,在当时“儒”与“雅”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李渔仿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正因为李渔“俗”的特质,他的戏剧充满娱乐性,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让真正喜欢戏剧的人都喜欢他。

  “无论是戏剧理论还是戏剧实践,李渔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冈晴夫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研究李渔文化也应用全球化的眼光去看待,全面、多角度地研究李渔和他的文化,让李渔文化走向世界,走得更远。

  与冈晴夫一样,浦部依子也对李渔研究情有独钟。1989年,她在美国留学期间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学校举行的一场讲座中了解到了李渔。“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李渔,在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中很少有见到李渔的概述,在美国学校的亚洲图书馆我看到了很多有关李渔的论文,他的戏剧作品很有意思,当时就把我迷住了。”浦部依子告诉记者,她的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有关李渔短篇小说的研究。

  浦部依子很喜欢李渔的《闲情偶寄》,十分向往书中的生活。为此,她还打算将自家的房子打造成李渔的研究社。“我家中刚好有个小庭院,这才有了这样的打算,希望在每天都能感受李渔式生活情趣。”浦部依子说,李渔的戏剧和园林艺术深深吸引她。

  今年是浦部依子第三次来兰溪,得知兰溪已将李渔文化传播进中小学生的课堂时,她感到十分欣喜和赞同。“希望兰溪能把李渔文化更好地融于生活中,打造一些带有李渔文化的产品,在生活中感受李渔文化。”浦部依子说。

  记者 项柔刚 徐桢瑾

深挖李渔文化内涵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

                                       杨玉良                                             杨光辉                                         徐宇峰(左一)

  李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从事文化产业第一人,做过出版商、剧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还是园林设计师、化妆造型师、服装设计师、美食家、旅行家。他首倡休闲文化,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快乐生活、会玩会挣钱的人。

  作为兰溪特有的文化符号,如何充分挖掘李渔文化资源,不断增强传播和创新力度,推进“李渔文化+”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兰溪一直以来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4月24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上海闲情偶寄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宇峰,他们围绕李渔文化与产业融合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要发展李渔文化产业,首先要将其文化内涵定义清楚,也就是对李渔这个人怎么看。”杨玉良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研究和普及李渔的文化成就及思想价值,让人们意识到李渔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对戏剧发展、日常生活、休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借李渔名片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产业。

  杨玉良表示,就兰溪而言,一是可以以李渔文化品牌作为主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二是围绕李渔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产品,如特定明信片、书籍的印制,李渔剧本不同形式的呈现,李渔剧场的开设等。

  在杨光辉看来,李渔是一张非常稀缺的文化名片,不仅是兰溪的名片,也是中国的名片。“李渔在20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成就,他本身便是一位文创大师,关于他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变成产业,值得和世界分享。”杨光辉说,作为地方政府,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积极宣传李渔,例如建设线上芥子园,设置与李渔相关的互动游戏;将李渔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以李渔《十二楼》等作品为原型,建设李渔主题乐园,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事实上,近年来,兰溪在不断做强李渔文化产业的创意延伸文章,徐宇峰便是实践者之一。徐宇峰表示,目前公司的闲情偶寄系列文创产品将李渔文化与纺织、水泥、医药健康、建筑园艺等产业有机融合,包括家居用品、茶具、装饰画等多个以李渔文化和兰溪传统产业为元素的产品。“所谓的文创产品就是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用产品凸显联系文化、联系家乡,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徐宇峰说。

  记者 杨一之 王萍

推动创新发展 唱响李渔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伟品

  “说到李渔,自然离不开戏剧。他长期从事戏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对中国戏剧,尤其是戏曲影响深远。”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伟品表示,众所周知,李渔创作的戏剧著作《十种曲》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表现出戏剧的演出效果,李渔在《十种曲》中添加了宾白(宾白是古代传统戏曲剧本中的说白)创作,使得戏剧结构更趋完整。由此,李渔也成为中国戏剧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并且善于用宾白的戏剧家。

  在戏剧创作的同时,李渔对戏剧理论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写剧本是为了表演。李渔本人兼导、编、演于一体,他十分重视戏曲的舞台性,致力于将戏剧剧本运用到场上,把一部部精彩的戏剧呈现给观众。”张伟品说,《闲情偶寄》集中代表了李渔的戏曲理论特点,他系统化地将剧本这个文学元素融入到戏剧整体之中。这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兰溪。在之前举办的李渔戏剧节上,就曾到李渔故里夏李村寻访李渔足迹,感受戏曲文化。期间,参观了李渔塑像、李渔祖居,观看了传统婺剧、兰溪摊簧等表演……我从中感受到了兰溪浓浓的李渔情结。”在张伟品看来,兰溪作为李渔的故乡,要积极担起对李渔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李渔已成为兰溪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之一。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兰溪戏剧发展,他建议,要创新发展,立足于本地的戏剧剧种,逐步扩展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京剧等,下功夫加强剧本创作,并利用剧种特色,进行精作精排,走出兰溪、走出浙江,在全国甚至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打响兰溪李渔戏剧文化品牌。

  记者 陈志恒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
举报电话:0579-88899327、1385790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