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兰溪记忆】:彰显兰溪西北隅的四大名山

2018/11/30 来源:

  千里岗山脉叠岭层峦向西北蜿蜒,由建德大慈岩、新岭入市境的蟠山、余粮山、庐山、蒋塔,习称为四大名山。其海拔高度分别是:蟠山的野猪埭海拔567米,庐山的毛竹尖海拔675.5米,余粮山的薄刀岗海拔743.5米,蒋塔的松蓬尖海拔545米。

  先说奇特蟠山。明清《严州府志》也入载:“蟠山在城南六十里,低者为小盘,高者为大盘,山有分水龙王庙,庙中有泉从岩涌出。”可知蟠山的名望。

  对蟠山地名,元代邑人吴师道时任建德尹(领导)对诗人赵嘉诗句“乌龙分水去,白雁望云来”是何处论证说:“望云即蟠山无疑矣!”龙飞凤舞的山名———龙门,让人刮目相看,《朱家乡文化志·古迹》,南宋时为官左丞相的范钟,其先祖也安葬于此间,墓碑刻着范正路公太祖先妣鲍氏安人之墓,龙门有虎患范氏一门举家外迁里范。

  “钟声何处来,得知庙已近。”蟠山龙王庙比兰溪建县还早40来年。明《成化金华府志》载:“唐贞观初(约630年)建有天津龙庙,庙前有池水涌沸。”嘉庆《兰溪县志》载“万历知县张应阳立有蟠山喜雨碑,”真可谓碑以地胜,地以碑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兰溪县委曾一度驻此。这里有8个党支部,村民在庙内召开会议成立农民协会和农军组织。民国17年8月13日此地农军共同参加永昌暴动,省防军司令蒋伯成亲自来兰“剿办”。敌强我弱失利,严汝清率农军130多人撤至朱家,敌疯狂镇压并烧毁这里四个村庄民房290间,杀害村民5人。今天在蟠山龙王庙前建有烈士纪念碑亭传承红色基因。如今蟠山村已整体搬迁下山,植树造林以恢复原有自然生态。

  再说余粮山。山姿如观音坐蓬莲,“蓬莲”两字被后人谐音余粮的美好愿望。离今一千五百二十年,兰溪未建县前属建德。《梁书·沈禹传》“永泰九年(498)建德令教民一丁十五株桑、四株柿……人咸欢悦,顷刻成林。”这就是今天名著余粮山的兰溪大红柿产地的始原。这种柿极入画,南宋僧侣画家牧溪的《六柿图》被日本一名寺收藏。可喜的是据《市林业志》,余粮山大红柿已于2001年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博览会金奖”。时至互联网时代又如何使余粮山大红柿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要我们好好端研。

  庐山,村后有伏虎山,村前有猪羊山。清乾隆间出了一个奋勉修身成富的“廿一相”,他怜贫反恶故事连篇。1969年时以庐山为首有11个村办农村合作医疗站,在那缺医少药时,都建有药物“百草园”“百草山”,中药均自采。后来兰溪药材公司在庐山建有“药物百草园”,坞口、刘家办有“药物园林场”,除当地品种外,从外地连根引种种植有200多种。药材公司在朱家设有收购站。这里名中医辈出,鲍旭明编著《中草药培栽要点》的稿本被北京中草药研究室收藏。如今更要有为江南药都———兰溪、张山雷名中医馆献一份力量的“赶考”者着力恢复“药物园林场”。

  蒋塔东邻建德外俞村,地形如金毛狮子抱球状。

  这四大名山皆是天然中草药药库,曾为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为学员的见习场,今天市老年大学中草药班教学继承以赏。

  名山产名茶。诗人有“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据统计,这里有茶山1811亩。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的茶,以产自蟠山野猪埭列为中国名茶。

  四大名山的山农运用高山石壁石料和森林中古木,涌现出一批石雕匠和木刻匠,加上又有后来者的端研提升,雕刻成风景秀丽楼台亭阁等等图案、艺术一流产品走进商品大市场。

  四大名山哺育这里6000之众山民。他们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感同身受,满怀希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彰显四大名山的自然人文经济秉赋,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胡汝明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