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一角
“绯桃潇洒压春华,碧坞参差近我家。雷雨忽垂瀛海实,风霜不落武陵花。”这是明嘉靖年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唐龙《兰溪八景诗之桃坞寻芳》里的诗情画意。作为居住在桃花坞的我,对这首诗感觉特别亲切,生活在这里颇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前些日子见到了楼下的王大妈,她说:兰庆,我们住了十几年了,要分开了,真的很不舍。王大妈这一席话,勾起了我对这片土地浓浓的想念。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兰溪农药厂上班,单位为了照顾我分配了一间二十几平米的小屋,它成了我结婚的新房。房子虽小,但是却很温馨。现在虽然不住了,偶而也会走去看看,感受那里的美好时光。
尚义堂、荷花塘沿、百步梯,这些熟悉的弄堂小巷,它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前几年我们还写了一个剧本《桃花坞的那些事儿》,打算把它拍成电影。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拍成。前年,云山街道邀请我拍摄了古城微电影《情归兰溪》,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桃花坞。我平时拍一些片子,也都会到桃花坞取景,桃花坞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我爱上了它。
我背上摄影机,漫步在桃花坞的寻常巷陌,满目望去,是粉墙黛瓦的幽深古巷,每个巷子,都有属于它的故事。街上的乡亲,亲切又熟悉,微笑着向我打着招呼。桃花坞有属于桃花坞的节奏,不紧不慢,不疾不徐。桃花坞,几乎就是整个兰溪市的一个缩影,是兰溪这片人杰地灵的地方的起源。
但是,这些毕竟是属于过去的,如今,随着兰溪日新月异的发展,桃花坞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也逐渐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桃花坞的老房子虽然有保护价值,但不适合居住了,没有地方洗澡,洗衣服也不方便,甚至还要拎马桶。
我拿着摄像机在桃花坞绕了一大圈,想留下桃花坞的身影。在拍摄的过程中,我遇见了在桃花坞尚义堂生活了一辈子的81岁李闻大爷和78岁陈彩琴大妈。李大爷对我说:“我们居住的家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虽然我留恋这个地方,现在政府提出征迁,我也是积极响应,我们要舍小家顾大家。”临走时,夫妻俩高兴地让我在他们家门口拍照留念。
这些天一路走来,小巷里的人们都在议论桃花坞的征迁。大家明明知道,桃花坞棚户区改造,对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来说,是个大好事,但是就像一个吵架拌嘴了一辈子的老友,虽然觉得他讨厌,但是假如忽然变成另外一个人,还是不习惯。
因为面对怀旧,未来更值得期待。我和大多数桃花坞的住户一样,希望桃花坞保留一些文物和有价值的住房。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也会及时把相关影像资料留下来,把记忆中那个桃花坞,完好保存在记忆里。
桃花坞的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那时的桃花坞像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满山的桃花盛开,生活在这座千年古城,我们的日子悠闲又幸福。那时,高铁也建成了,兰溪的交通更便捷,千年古城会吸引四方宾客。我们的日子会更好,不仅仅是桃花坞。
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永远诉说不完桃花坞的那些事儿。
兰溪新闻
专题聚焦
导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