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蜗居者”谈征迁:

“改造是趋势,必须要支持”

2017/05/17 来源:兰溪新闻网

  “绯桃潇洒压春华,碧坞参差近我家。雷雨忽垂瀛海实,风霜不落武陵花。”这是明代诗人唐龙《兰溪八景诗之桃坞寻芳》里的诗情画意。

  桃花坞,地处兰溪闹市区,却独辟一处幽静,又自带一份温情。一条条深邃的街巷,默默记录着一代代兰溪人的故事,氤氲着这座千年古城深厚的情感。

  如今,这份情感迎来了新希望,它将在城市有机更新的进程中重获新生。

  【人物名片】

  应冬香95岁桃花坞85号

  应冬香78岁时,成为了桃花坞85号的住户。

  一层平房,开门就是公共小院子,日子挺快乐,一晃将近20年。

  应冬香95岁时,成为了桃花坞85号的空巢老人。

  腿脚不便,双耳失聪,邻居渐渐搬离,她的日子一天天变得灰暗。

  “每月410元生活费,最大的一笔支出是花费30元请工人来清洗马桶。房子太旧了,装不了抽水马桶。我年纪太大了,再也拎不动马桶走到公共厕所,只能请人每隔一天来清理一次。”

  应冬香奶奶的家,因为常年晒不到太阳,屋内有一股霉味。“开了灯也一样黑,慢点走。”房内布置一览无余,厨房和卧室相连,马桶和床铺之间仅隔了几只破纸箱。这个“临时卫生间”,身形壮硕的人只能侧身站立。

  “房子太小,冬天的被褥只能堆在床上。”应冬香奶奶的床,堆满了棉被和衣服,仅留下一人睡觉的空间。

  “一开始听说政府要征迁桃花坞,真害怕自己要没地方住了。后来听说政府是要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是为百姓做好事,我们得支持。但希望政府考虑我年纪大了,没有收入,能帮我找到合适的养老场所。”

  【人物名片】

  陈根珠(音)84岁渔业新村10号

  与应冬香奶奶一样,曾和丈夫在兰江上驾船捕鱼的陈根珠也是蜗居在桃花坞里的空巢老人。

  陈根珠41岁时,入住渔业新村10号。20平方米的房屋,对曾经一家七口全挤在渔船上的陈根珠来说简直是“天堂”。

  陈根珠52岁时,停止了捕鱼工作。“高血压和心脏病,力不从心了。”

  陈根珠61岁时,丈夫离世,五个子女离家工作。20平方米的房子从拥挤不堪变成了空荡荡。“每天穿糖袋、看电视,一个人就这么打发时间。”

  现在,陈根珠84岁,每月需花费1000多元购买药物。而最困扰她的,是洗澡与上厕所问题。“年轻时,烧水洗澡、拎着马桶到公共厕所,都不是啥问题。年纪大了,这些事情变得很麻烦。”两年前,陈根珠每月花费60元,请人每天帮忙清理马桶。“洗澡多是在屋内用热水擦擦身。”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她现在也不常外出,最大的休闲活动,是坐在门口和邻居聊天。“走不动了。”

  “听说这片马上要被征迁了,住了大半辈子,对老房子很有感情,但谁都想住到更好的地方,政府让搬家我就搬,这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好事,要支持。希望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多做好事。”

  【人物名片】

  陈国英57岁桃花坞89号二单元

  陈国英51岁时,花“巨资”购买了桃花坞89号二单元的一幢老旧二手房,面积60平方米。

  “爸爸有精神疾病,妈妈患了中风,没有能力送到条件好的养老院,于是想办法买下了这里的房子,照顾父母。”陈国英说,当初就是看中桃花坞闹中取静且房子价格便宜,她能承担得起。

  六年前入住时,陈国英的体重是140斤。

  “早上起来,照顾父母穿衣吃饭。爸爸经常偷偷跑出去玩,得绕着小巷把他找回家。妈妈腿脚不便,出不了家门,又得陪着她在门口走走。”

  现在,陈国英的体重是116斤。“每月规划着如何用3000元退休金让全家度日,桃花坞的清洁大妈都问我是不是70多岁了。”陈国英乐了,“这样自嘲下也挺好。房屋也和人一样,变老了。去年有些小石块还从山上滚到后院,没钱修整,只能用木板隔离起来,防止爸妈走过去。”

  “我自己心挺宽。兰溪那么美,桃花坞却如此破败,确实挺让人遗憾的。改造是趋势,必须要支持。希望政府帮助我们,让我带着父母住到更好的地方。”

  很多老居民,尽管从出生后就一直住在桃花坞里,但最近他们也开始收集房产信息。茶余饭后,大家会聚在一起讨论,说搬离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也许是对的,腾出的不仅是空间,更是兰溪的人文历史与未来的希望。

记者  胡 倩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