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李渔《兑门江三层楼记》述略

2018/11/06 来源:

  游埠镇位于兰溪市西南,历来以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文荟萃著称,有“瀫西重镇”之誉。游埠镇古代属兰溪县太平乡,境内文物古迹颇多,由于地处兰溪、龙游、汤溪交界地带,且南临衢江,历史上由于河道变迁等原因,西南地界屡有变化。今龙游县模环乡兑门江村,以前和游埠同属兰溪县太平乡,和游埠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民国35年,兑门江村属于游埠乡,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当时兰溪县29个乡镇划为86个,兑门江村属游埠区柳塘乡,1952年划归龙游县管辖。

  兰溪夏李人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署觉世裨官、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至今仍然有深远的影响。

  兑门江村《江氏宗谱》中,有李渔所撰的《兑门江三层楼记》。该《记》文笔清新,结构精巧,典型的李渔文章风格。文章开头是:“江君讳国定者,我婺州兰邑人也,去县之五十余里,世居瀫西之兑门江”。也就是说:江国定,婺州兰溪人,世代居住在兰溪县西部、离县城五十多里的兑门江村。接着是客套话:“期间代有闻人,世名望族,公常音德于家,孝不讳其亲,有爱不悖于兄弟,邪不纳于子,以礼义自守,耕读为生,不求闻达于时。”

  崇祯九年(1636)仲秋,江国定在兑门江村建造三层楼,该楼位于宗祠之东,高四十三尺,为时一年,于崇祯十年(1637)冬季落成,共耗资二千多金。三层楼建成后的第五年,即崇祯十四年(1641)四月十六,这天是江国定生日,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为他祝寿,并一起在三层楼喝酒尽兴。宾客散去后,有位“年迈于人”的客人,依然端坐在那里,怡然自得,主人问他:“你也晓得我建楼的初衷吧?”客人说:“不晓得。”于是主人向客人表白:“这楼的上层可观看风霜雪月、雨露云雾等大自然造化之神奇。中层可与贤士相处,向他们学习,以完善自我。下层可观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播种收割,以填饱肚皮。此地山溪野景尽我游览,所以这楼取名为燕怡楼”。客人说:“你这话高尚纯洁,这志趣坚贞沉静,这行为可以和隐士巢父、许由相提并论!”主人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然后以提问式结尾:“客者谁?湖上笠翁也!”如此结构避开了平铺直叙之弊,和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兑门江三层楼记》落款时间是“大明崇祯十又四年岁次辛巳月癸巳之旦,年家眷弟湖上笠翁谨题书于燕怡楼沐拜。”崇祯十四年是1641年,至今已有370多年,记中提及建楼费用二千多金,这数字不小,可见江国定虽然“耕读为生”,但绝非一般人家,至少家庭经济实力相当雄厚。

  据《李渔年谱》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李渔31岁,他两年前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落榜后,生活在兰溪、金华两地,准备参加崇祯十五年的乡试。当时他虽然乡试落榜,但名气很大,这年金华府同知瞿萱儒兼任汤溪知县,山民抓获两只小老虎,关在笼子里献给瞿知县,瞿知县自己留下一只,把另外一只送给李渔,李渔携带小老虎回兰溪,由于大家都没见过活老虎,路上万民争观,全境欢动,每经过一村,就被人挡下围观,同时在数里之前的村庄,早已有人等着挡截,从汤溪到兰溪四十五里路,竟走了三天三夜。老虎运到“山居”(应即夏李村李渔故居)之后,来看稀奇者更是络绎不绝,百里之外都有人赶来。还有很多富贵人家,因为家中妇女非常想看老虎,又不便抛头露面,争先恐后给李渔写信,信中言辞恳切,都以“先见为荣,不得为辱”,为此,李渔写了七言长诗《活虎行》记载此事。建三层楼的江国定,可能也到夏李村欣赏过老虎。

  巧的是:兰溪西乡的诸葛镇厚伦方村,崇祯十四年(1641)开始建塔,该塔为八面楼阁式砖塔,因遭到变故,建到第四层后弃建,该塔至今仍存,塔砖上有“大明崇祯辛巳年厚伦方建”铭文(崇祯辛巳年即崇祯十四年)。还有,崇祯十三年(1640),永昌社峰村建立积庆堂,堂中的牌匾上书有“明崇祯庚辰孟秋立”(崇祯庚辰即崇祯十三年)。这期间北方多地发生大规模饥荒,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兑门江村建三层楼,厚伦方村建塔,社峰村建积庆堂,见证当时兰溪局势相对稳定。

   张晓敏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