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讯(记者 成超) 讲述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近日,中央电视台CCTV老故事频道《匠心》栏目组走进兰溪瑞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听技工们讲述匠心故事。
兰溪瑞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兰溪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沉淀,已拥有了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发、生产、制造团队。并具有较为完整的车、铣、镗、磨、钳装和涂装生产线,能生产七大类、几十个机型的专用机床,广泛运用在水暖五金、流体控制和橡胶制品等领域。公司获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几十项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被评为国家高新企业。
“今年3月份,我们企业在参加上海国际机床展览会时,来自《匠心》栏目组的一位新闻记者,对我们做了简单采访。在采访之后,得知我们企业已经创办20多年,并且一直坚守‘工匠心’之后,表示很希望来企业拍专题片。”兰溪瑞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民说。于是,通过几次沟通了解之后,《匠心》栏目组正式走进该企业,进行专题片的拍摄。
出生于1955年的郑伟民,是浙江宁波人,因父亲工作原因,初中时全家搬到兰溪居住。1972年,郑伟民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原兰溪机械厂做学徒,三年的学徒生涯,让他从一名学生成为了机械工人。1985年,原机械厂和原机床厂合并之后,郑伟民也开始接触到了机床。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职工开始下岗或是下海。“我是技术生产工人,因此并没有被精减,但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上有父母,下有孩子,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郑伟民说,于是,在业余时间,他开始做兼职,给一些个体企业维修机床设备。
与个体企业打交道多了,郑伟民发现这个行业前景很大。1992年,郑伟民提出停薪留职,跟其他两位同事各自拿出家中积蓄租了一间几十平方米的矮房子,并购买了几台二手机床,利用自己的技术,做一些机床配件加工和机床修理的工作。“原以为创业一定能赚钱,但没想到我们三个人,没什么经验,做了没多久,就把前期赚的钱和积蓄全部亏没了。”郑伟民说。面对困境,其他两个人选择退出,但执着的郑伟民则选择了继续干。
1994年,郑伟民利用仅有的资源,成立了自己的工厂。没有了合作伙伴,任何事情都需要郑伟民独当一面。从采购零件到生产维修,他都亲力亲为。常常是白天忙于生产采购,晚上则坐车来回奔波,对于技术难题,他总是锲而不舍,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郑伟民的工厂慢慢有了自己的产品,并借鉴台湾橡胶V带机型,设计、制作了V带包布机、牵纱机等。“这在当时算比较先进的技术,我也是经过很多次的探索研究才得以成功。”郑伟民说。
慢慢地,郑伟民的机械厂开始走上上坡路,生产的机床设备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生产研发一台机床设备,不同于其他产品,它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最快10个月,最慢则要两年时间。”郑伟民告诉记者,一台机床设备要经历立象、雏形、客户确认及修改等环节,特别是在立象、雏形这两个环节,需要设计研发者保持严谨、仔细的态度,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技术员出身的郑伟民,现如今依然每天会与设计团队探讨产品设计,拿着设计图,边探讨边画图,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时间。“看到自己制作出来的机床运行在客户的生产一线,为客户带去效益,创造价值,我们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