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籍80后作家余闲 和横溪的孩子们聊“写作那些事儿”

2018/05/15 来源:

  “我们来谈一谈文学和诗词。”5月10日,横溪籍80后青年作家余闲在横溪镇国庆村文化礼堂,给横溪中心小学和宋宅小学的200多名同学,展开了一场以“Hi,李白,杜甫,很高兴遇见你”为主题的讲座。

  余闲原名柳伟平,现任教于中国计量学院。他既是老师,又是作家、诗人,写过多本畅销书,如《你在为谁读书》系列教育小说,目前已经出了四部。

  讲座一开始,余闲就用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我回到家乡以后,想起了很多的事情,我小时候在村子里一个很小的房子里读书,当时教我们的老师会用方言教我们学拼音。有个同学没怎么学会,老师就指着一个字母‘P’,问学生这个念什么,他念不出来,老师想提醒他,拿起一盆水,随之把盆里的水迅速倒了出去。然后老师就问学生这个动作用一个字表达怎么说啊?”当时,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都异口同声地说:“泼”,但余闲却说,这个念:掐(qia,横溪方言泼的意思)。现场,小朋友们欢乐地笑出了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余闲开启了他的古诗词讲座。

   读书多却不会写作该怎么办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把作文写好了,但是很多同学书读得很多,为什么不会写作呢?当余闲抛出这个问题时,大家都有些茫然。

  “我发现阅读是包括两类的,一类是砖头式阅读,就像造房子需要的砖头和瓦片;还有一类是知识性阅读,就是原原本本地把好词好句记下来,日积月累,成为知识记忆的一部分。”余闲说,阅读写作分为语用材料和语用知识,其中语用材料包括遣词造句、节奏感、语感、辞藻,语用知识包括故事、观点、论据。有的同学读书读得多,看了很多杨红樱、沈石溪的书,这是丰富了语用知识,但是没有丰富语用材料,所以很多时候写不出来。

  另一种就好比看到一个男生长得很英俊,想画下来,但不料想却画成了妖魔鬼怪。这就是因为手和笔不灵活,画不到位,写作也是如此,把眼前的风景写下来是需要训练的。

  谈到读诗的方法,余闲认为,第一步古诗词要精读,并充分理解;第二步场景复原,在诗词中加入更多背景;第三步扩展,为是个增加联想;第四步朗诵,让诗歌铭记于心。

  比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这些诗词让大家情感细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另外,“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这些诗词能够培养大家的语感,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将古诗词情景化能更好理解诗词含义

  “好多人觉得背古文、诗词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认为诗人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他们写的诗词很难理解。”余闲说,在他写的《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遇见杜甫》《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李白密码》,就是讲述现代的小学生“米多”、“王大威”等人穿越到唐朝,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遇相知的故事。

  余闲在书中将古诗词情境化了,让读者了解诗词的情景,更容易理解诗词的含义。“西方小说、戏剧,像是莎士比亚,即使在读故事的时候不用了解莎士比亚,看戏剧的时候依然可以理解戏剧的内容。但是中国的诗人就很不一样,像是李白,为什么写《行路难》,就是因为他的人生遭遇,遇到了一个人生的挫折,那么理解诗人的生平和诗,就更容易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含义。”

  余闲也谈到了小孩子背诵古诗词时面临的问题,有的是纯粹的背诗,不理解诗词。“现在有个叫素读的提法,很多老师不解释让孩子先背,其实我是不赞同的,我查过很多资料,发现老师误解了素读的含义,素读意思不是不解释,而是不多加解释,可以解释字面意思,至于诗词的意境,孩子本身可以自己理解的。”他说,如果根本不解释,叫学生读,变成了另一个极端。“我把诗歌放到创作背景中去,就像一枚茶叶,还原到茶山里面去,这样就可以让他们通过了解诗人来了解诗词,更加纯正地理解”。

  余闲也给青少年写作提出了建议,他说,一定要打好写作基础,主要是背诵的功底,对古诗词的精读。诗词的精炼,华美的辞藻,能丰富写作用的词句,还可以提升对语言的感觉,尤其是词中的长短句,抑扬顿挫的语感,能使写得文章的感觉变得很有节奏。

   记者沈冰珂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