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记者 冯亦柔)“经服一部摸排出低小散企业15家、二部15家……”昨天上午,在兰溪经济开发区,6份登记着低小散、僵尸企业的调查表,送到了低效用地处置办公室。
这是半个月前,开发区开始实施的“双凤”低效用地处置行动中得出的一组数据。连日来,开发区经济服务六个部的成员,分组对辖区内低小散、僵尸企业摸底。截至3月24日,已初步排摸出143家。其中,停产企业65家,占地1792亩;低小散企业78家,占地1334亩。
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作为兰溪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年初起,开发区内就流行着一种说法,叫作“三亩理论”,即亩均投资不低于260万元、亩均销售不低于3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它脱胎于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背景下,也根植于区域发展实际中。
这场低效用地处置行动,便是对“三亩理论”的现实诠释。去年以来,面对“二次创业”的土地要素需求,从低效用地中“拿资源”,成为开发区的不二选择。
“在初步排摸基础上,我们将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实行动态监测。”开发区低效用地处置办公室主任董曙光介绍,对经核实存在低效用地的企业,开发区将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将启动倒逼机制。
在开发区,对“三亩理论”的探索,实际上早已开始。“鼓励小升规、引导鼓励企业股改上市转型升级、开发工业地产项目等等,都是我们提升亩均效益的尝试。”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戴义成介绍,去年,开发区就制定了“小升规”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市级原有政策基础上,对“小升规”工业企业提供多项奖励措施。此外,按照全市“凤凰计划”,专门制订开发区企业股改上市行动方案,将责任分解经服部;持续推进开发区“工业地产”项目,打造开发区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成长培育的摇篮。多措并举之下,如今,“三亩理论”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经济服务的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