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兰溪要闻

为兰溪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一)

2019/02/16 来源:兰溪新闻网

  昨天上午,兰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兰溪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新锋代表兰溪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昨天下午,出席兰溪“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发表看法,积极建言献策。

  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

  《报告》指出:以强工兴市为龙头,振兴实体经济。

  章小华代表:抓实体经济符合兰溪实际,既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更能提振兰溪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如何更好推动兰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工兴市战略,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更好地发挥对兰溪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大力营造诚信经营的营商环境,促进更多资源要素集聚兰溪,在实体经济振兴之路上越走越远。

  《报告》指出:大力发展“兰溪人经济”,异地兰溪商会总数突破20家,做深做透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智招商、以商招商大文章。

  金文钟代表:要充分重视“兰溪人经济”,建立“兰溪人经济”专家库,吸收在外兰溪乡贤、企业家及在本地发展企业家加入,为项目招引献计献策,同时也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让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兰溪、成长发展。

  《报告》指出: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搭建民营企业诉求直通平台,建立“兴兰工程”企业沟通例会制度,加大扶工政策兑现力度,全年降本减负10亿元。

  徐薇委员:作为一名企业代表,过去一年,深深感受到兰溪对中小企业的关怀,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让人十分暖心。希望新的一年,政府能继续支持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化政策,降低企业成本,特别是在用电方面,能对用电量比较大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同时,目前企业也存在员工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希望政府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人才。

  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新建省级美丽乡镇1个、美丽乡村18个、省级景区村庄20个以上,打造一批现代化和美乡村。

  项宝其代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兰溪应注重聚合效应,弥补旅游资源“低散小”的短板,通过串珠成链形成有特色和体量的全域特色区块。一要用造景区的思路做点文章,排查旅游区块,做好规划布局,逐年扩大规模,形成全域;二要量化评估、科学安排,开展综合评估,精挑细选创建对象,逐步丰富区块内涵功能;三要创新运作,将乡村元素融入景观,促进美丽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并驾齐驱。

  《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兰溪资源优势、空间潜力、产业特色,走高质量的三农发展道路。

  毕云飞代表: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结合国家政策、融合地域特色。首先要加快文化振兴,改善乡风文明,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品质;第二要加快生态振兴,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把美丽生态转变成美丽经济;第三要加快人才振兴,培养一批懂经营管理和运营开发的专业人才。

  胡浩键委员:兰溪自古以来就有制茶传统,比如下陈毛峰、赤山湖农庄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观光休闲茶文化展示和制茶为一体的观光茶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广茶文化,同时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

  《报告》指出:全力招才育才留才,注重专业人才、本土人才、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招引产业工人,鼓励在外青年回乡创业创新。

  毛国忠代表:我认为让青年回乡创业创新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入农村;要让青年看到发展的机会、光明的前途;要解决青年未来养老问题,让青年回乡没有后顾之忧;要解决青年返乡创业政策扶持问题,让青年对农村有感情,这样才能留得住、发展得起。

  聚焦项目提速补齐交通短板

  《报告》指出:只有改变交通,才能改变兰溪,要聚全市之力抓交通,分清轻重缓急,坚持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

  徐小芳委员:城北片区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较多,加上学校、医院、车站等公共机构,人口密集,出行需求大。建议拓宽黄大仙路,打造兰溪北大门;打通部分断头路,分流交通压力,兰荫北路至环城北路延伸段、滨江路至金角大桥延伸段应尽早开工建设。同时,金角大桥黄湓村上引桥也应尽快开通,从而疏导黄大仙路的车流;开通金角公交线,提高公共运输能力。

  《报告》指出:加快海绵城市、美丽城防、慢行系统、城市规划展示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王卫东委员:兰溪的三江六岸建设工程在金华各县市中属亮眼,美丽的城防、优美的两岸风情,已成为兰溪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成为不少市民休闲锻炼的慢行健身场所。不过,目前,城防工程建设还存在断层,没有形成闭合,建议将这些断层城防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慢行系统,以满足市民不同的休闲锻炼需求。同时,着力解决城防路灯亮化不足、绿化管理不到位、环境卫生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报告》指出:出台文明出行公约,大力整治超限超载、交通堵塞、加塞抢行、闯灯越线、斑马线不礼让、电动车改装等突出问题,倡导文明有序出行。

  丁丽英委员:一直以来,兰溪交通发展缓慢,尤其在交通软环境中,凸显了电动车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为此,建议加大对电动车出行的规范化管理,加大整治力度,增加非机动车道监控点的设置,与机动车管理方法一样,实施各项惩罚措施,让兰溪交通出行更加规范、安全。

  加速扩容提质提升供水水平

  《报告》指出:强化供水机制保障。建立预警机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范俊峰代表:建议在保供水的前提下,把兰江水引到工业企业上,用兰江水替代优质水,区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以节约水库水的用量。

  《报告》指出:把保供水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来抓,全面提升城乡保供水水平,确保让群众喝上优质放心水。

  徐卫英委员:听了《报告》,我对新一年的保供水工作充满了期待。我认为,要完善饮用水供水机制,实施分类供水。此外,还要完善本地人引才引智机制,让更多兰溪人才能留在兰溪,为家乡做贡献。

  管建伟委员:目前工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方面还存在问题,建议加强管道线路建设;建议工业用水从兰江取水,避免工业企业与民争水现象;建议提升固废处理能力,节约用地。

  聚焦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报告》指出:推动文化繁荣,启动文化馆改造项目,完成博物馆改造、乡镇文化站达标工程,建成文物保护掌上监管平台。

  余霞燕代表:兰溪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目前,兰溪群众性文化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缺乏妇女、儿童阵地等。建议在群众性文化硬件设施,如阵地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形成文化事业政府投入为主,文化产业民间资本投入为主的格局,推动兰溪群众性文化繁荣发展。

  《报告》指出:打造“学育兰溪”,办好网络智慧课堂,落实“轻负担高质量”措施,与浙师大幼教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兰花小学,推进新职教中心建设。

  石娟代表:学前教育是兰溪的短板,特别是随着小城镇综合整治及二胎政策落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与群众需求迫切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刻不容缓。目前我们赤溪街道中心幼儿园辐射与服务范围有限,不能满足就学需求,建议在赤溪范围内规划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

  黄锡洪委员:兰溪要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职业教育规划,加快职教中心迁建,出台校企合作机制,这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兰溪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愿望。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
举报电话:0579-88899327、1385790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