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水田 育德润心

2018/12/05 来源:

  提起春种秋收,秧苗嫩绿的影子、稻海翻滚的画面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小时候,每到春季,我便跟着父母去插秧,大家并排退着插秧,稍不留神,便被父母拉开了一大截。于是又埋头插秧,奋起直追。到了秋季,田野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那是我记忆深处最幸福的时光。我高兴地来到田里,学着父母的样子,弯下腰,左手握着稻秆,右手用镰刀使劲一拉,“咔嚓”一声,割下一大把稻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镰刀重复着祖先们割稻谷的简单动作,收割着沉甸甸的稻谷,收割着一年的心血和希望!在春种秋收中,我也明白了努力耕作,必有收获的朴素道理。

  然而,纵观当下的孩子,稻子和麦子分不清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一劳动便叫苦连天;吃饭时挑三拣四,不珍惜粮食……这一切都是普遍现象。每次在食堂看到满桶的剩菜剩饭,便忍不住频频蹙眉。我时常在想:我们的教育缺少点什么?现在的孩子该何去何从?我能做点什么?……在丰盈的物质生活中成长的这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行为、心理倾向,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

  事实上,劳动教育的缺失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心有所动,行随心动。

  我想既然在家里不能让孩子有这样的劳动体验,那么我们的学校是否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田间亲自参与劳动,在田间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事劳作,让他们也经历春种秋收,切身体悟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快乐,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进而养成爱粮、惜粮的良好习惯呢?

  心动不如行动。有了美好的愿景,就要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搭建体验劳动的平台———一块能让孩子劳动的田地。于是,我们想到了岩头村。云山街道岩头村离学校很近,是与我校结对共建的文明单位,更是小有名气的万亩粮食种植基地。村委会对我们的想法很支持,当即划出一块四亩多的田地给我们无偿使用。于是属于我们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今年5月26日上午,雨后初晴,我们组织了120名学生来到劳动实践基地体验下田插秧。孩子们认真地听有经验的老农讲解插秧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有的家长早已迫不及待地带领自己的孩子挽起衣袖裤脚,下田示范插秧了。

  孩子们第一次插秧,兴奋不已,却也小心翼翼。多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依次走下水田,也有的在水田边犹豫了很久,像是在思考;还有的一不小心跌坐在水田里,变成了“泥娃娃”;更有的被蚂蟥吓得跑上了田埂……

  农田虽泥泞,第一次下田也意外颇多,但是大家的热情高涨,不嫌苦,更不怕脏。看到这番景象,我很欣慰,我想孩子们并不怕劳动,只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生活没有给他们提供劳动的机会和平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22日,适逢中秋佳节,我们组织了300多名学生和家长来到学校的劳动基地———岩头村,参加割稻活动,以劳动这种别样的方式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纵横阡陌间,当孩子们看到当初自己亲手插的秧苗已经长成了金灿灿的稻谷,欣喜之情不言而喻。有的奔跑着向前:“哇,我插的秧长成稻子啦!”有的兴奋地欢呼:“我闻到稻子的清香了!”还有的打趣说:“香喷喷的白米饭要出锅喽!”田野一片欢呼声、惊叹声。

  我和老师们以身示范如何割稻。孩子们认真地观察着,却早已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着“开割”的口号一响,孩子们拿起镰刀争先恐后地走下田地。这些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虽然有的手忙脚乱,有的胳膊和腿上都被稻草叶子划出了红痕,却无一人喊苦嫌累,中途放弃。那一刻,这群承载家国未来的孩子给了我希望。

  “纸上得来终来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劳动教育重在潜移默化,落实身体力行,倡导亲身体验。我们把教室搬出学校,把“课堂”搬进田间,让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目的就是为了能增加学生对农耕文化的了解,体悟劳动的艰辛,在生活中能自觉地珍惜粮食,更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春种秋收,这是让德育富有实效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我们会进一步利用好这块劳动试验田,带领学生探寻田中乐趣。

  “春种秋收”也是我们正在积极建构的“兰·微体验式德育”的一次实践。“兰·微体验式德育”关注孩子的微需要,聚焦微问题,开发微课程,注重微体验。大育化小,以微知效。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角”。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知。这样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富有实效的,只有这样,“珍惜每一粒粮食”才能成为孩子们心底的一种自觉行动。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永生难忘。

  劳动可以育德,劳动可以益智,劳动可以健体,劳动还可以育美。我想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需要渗透到像插秧、割稻这样一个个具体鲜活的劳动中才能实现。我将尽我所能,做细做实兰·微体验式德育,使其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真正让立德树人在一次次鲜活的劳动体验中落地生根。

   兰江小学校长金建松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