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兰溪要闻

40年创新求变 做好农业大文章

“老农技”畅谈兰溪现代农业发展

2018/12/03 来源:兰溪新闻网

    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记者 陈志恒)  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在土地中滋润出勃勃生机、丰盈硕果。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流转,从人工劳作到机械化作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生产……40年来,兰溪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破茧化蝶”。
    “改革开放给兰溪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兰溪广大农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云山街道农办主任卢跃文感慨万千。与农结缘大半辈子,这位“老农技”一直行走在乡村、服务农业,见证了兰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跨越。
吃饱穿暖 勾起老一辈无数回忆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吃饱穿暖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粮食不够,家家都要省着吃。”出生于1969年的卢跃文从小就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分田到户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1991年,22岁的卢跃文走进了当时的兰溪市岩山区农技站,开始了自己与农民、土地打交道的工作生涯。“过去我们是以粮为纲,种粮面积大,但收获不多。近些年,人力投入少了,但粮食产量却稳步提升,这与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密不可分。现在,大家生活富裕了,‘菜篮子’随心所欲,想吃什么都能吃得到。”卢跃文说。
模式创新 农民增收致富路更宽
    走进云山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初冬的农田上随处可见农民忙碌收获小萝卜的身影。兰溪小萝卜已经从原来的家庭作坊转向工厂化、商品化、品牌化的现代生产销售方式,成为兰溪农业的一张“金名片”。但在2004年,刚被调到云山街道工作的卢跃文却发现,那时流行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模式,效益低、产值不高,每亩收益只有两三千元。不过,也有少部分农民采用“鲜食春大豆———单季稻———小萝卜”种植模式,进行三茬轮作。
    “2月种春大豆,5月种水稻,9月种小萝卜。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收入轻松过万!”算了一笔账后,卢跃文便着力于推广这种高效的种植模式。到了2005年,已经有3000多亩地采用这种轮作模式。农户也尝到了种植小萝卜的甜头。目前,小萝卜在云山街道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亩。
    进入新世纪以来,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都让农民看到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农民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做大做强农业,兰溪种粮大户也不断涌现,一改以往“散货种粮”的模式。
    “以前种地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现在一亩地不仅能产千斤粮,还可挣万元钱。”卢跃文表示,在“千斤粮、万元钱”农业新模式下,农民真正实现“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三丰收。
万亩建设 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2010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农业“两区”建设,兰溪也全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从2010年到2012年,新塘畈、四石垅畈、西宅畈三个省级粮食功能区相继建成。2013年,兰溪市政府又在此基础上,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把块连成片,这才有了令人瞩目的云山万亩粮田。”兰溪的农业“两区”建设,卢跃文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大平台建起来了,基础设施也不能落下。该功能区内,灌溉渠道、机耕路、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的格局。2010年,城北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耕田机、烘干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配套齐全,全程机械化服务全面开展。“相比过去,现在的技术进步太多了,都是规模化种植,还有恒温湿度调节、远程指挥与诊断、测土配方施肥,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啊!”卢跃文感慨道。
    除了云山万亩粮田,兰溪还通过抓好诸葛万亩中草药、梅江万亩香榧、女埠万亩枇杷、水亭万亩银杏等万亩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两区”建设见成效、出亮点。目前,兰溪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4个,面积12万余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22个,面积15万余亩。
    兰溪市农民之家农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兰溪锦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兰溪首家上市的农业企业;以杨梅、枇杷采摘和白露山油菜花为主的农业观光休闲游继续打响品牌,农旅融合进一步加强……

编辑:何亚彬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