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 兰溪风情

桃花坞的老街老房老物件……圈圈的“兰溪风物”画出古城乡愁

2019/01/21 来源:

  金华新闻网1月17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叶骏

  桃花坞、南门水厂、世德巷……兰溪曾经有过很多让人怀念的老街老巷老房子,它们如今大多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兰溪有人用镜头记录老城痕迹,有人用钢笔画记载邂逅老街点滴,给人们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兰城乡愁。

  30岁的吴耘书是个美术老师,自己开有工作室。她以自己的方式——用钢笔淡彩描出老街、老巷、老房子、老物件,把它们印在明信片上,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一起,怀念儿时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春节临近,她又出了一套12张的明信片,精选了这两年画的“街头巷尾的兰溪风物”,受到很多老兰溪的追捧。

  用钢笔淡彩抓住儿时记忆

  吴耘书有个小名叫“圈圈”,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观察,喜欢画画。有一次美术老师让学生写生,圈圈拿了全班唯一一个100分。老师说,这是他第一次给出满分。

  圈圈经常照着绘本临摹,临摹的徐悲鸿素描《马》登上了兰二中的校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她考上了艺术的殿堂、所有美术生都向往的地方———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在那里进修了一年。

  “我从小生活在老城,也一直喜欢画画。小时候觉得兰溪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画,但那时能力有限,还无法用画笔去表现。”圈圈说,以前觉得桃花坞在那,不会走。到了2017年,忽然有一天,发现桃花坞要被征迁了,她再也坐不住了,很想做点什么纪念一下。

  2017年暑假,圈圈带着相机,开始沿着桃花坞的小路,去寻找动人的故事。尚义堂、荷花塘沿、百步梯……由于征迁,很多好看的木门都被拆掉了,门框里填上红砖封了起来,把画者眼中“好看的素材”都破坏掉了。

  不过,桃花坞社区的街巷深处,仍氤氲着兰城千年来历久弥新的感动。她在这些弄堂小巷找寻古城印记,并把桃花坞凝固在画布上。画了一个暑假,印在明信片里,一套放在一起,就是别具一格、独具味道的“桃花坞故事”。

  兰溪这座千年古城,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画的。圈圈觉得现在自己有能力把想法通过画作表达出来,不光是桃花坞,还有兰城江边的日出日落、江上的渔船灯火、小镇的小桥流水、巷子里的老手艺……接下来她还会带着画板,一步步记录兰城独有的美。

  童心未泯乐在艺术里耕耘

  “耘书”是长辈希望她能在书里耕耘,开画室后她取名为“耘艺”,希望自己在艺术里耕耘。画画是她的梦想,一件想坚持做下去的事。只要看到好看的东西,她就想画下来,肖像、静物、风景皆可成为画作,包括去新疆、云南等地,一路旅行一路画。画室里挂着很多她的作品,色彩艳丽、饱含想象、充满梦幻。

  “画这些风格的画,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所有画的色彩都比较偏向梦幻、干净的色彩。”圈圈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大小孩,她喜欢的东西都是小朋友喜欢的东西,白马森林、梦幻小鹿梦、奇幻城堡……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

  桃花坞的古朴怀旧,毕竟是属于过去的、记忆中的。在此之前,对于未知的风景与路途,圈圈觉得才更有吸引力。她觉得,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为了得到这一份自然的馈赠,圈圈想到了边走边画,用画笔采集山川的灵秀、湖泊的静谧、海浪的汹涌,在旅途中遇到人和自然的故事。

  好的素材都是在路上,经常走出去学习,会认识很多画画优秀的朋友,在朋友身上,能学到许多。“老是在一个地方呆着,创作的源泉会枯竭的。我喜欢旅行,还喜欢吃。夏天去凉爽的地方,冬天去温暖的地方。路上看到一些好的风景、美食,都想把它们记录下来。我的记录方式就是画下来。”

  “前年去新疆,我遇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当时见到他,有一束柔和的阳光撒在他的脸上,照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我举起相机,老爷爷看到我在拍他,对我笑了一下,于是拍到了这个微笑的瞬间,画了下来。”圈圈说,看到好的画面,她会用相机先拍下来,再画下来。不过,很多画人物的素材都是悄悄拍的,这样能拍到人物最精彩的瞬间,等人物反应过来,即便是同意拍,脸上的表情也会变得很不自然。

  画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女孩赤脚在沙滩上漫步,身后是由浅及深的蔚蓝大海,寥寥几笔勾勒出女孩漫步的悠闲和享受阳光的慵懒。这是圈圈去海南时画的,画中的女孩是和圈圈一同去的画友,她们在路途中看到好看的都会驻足,把它画下来。

  圈圈把她的时光基本上都留在了画里,串连起来,就成了圈圈的独家记忆。除了兰城街巷明信片、采风画等,她还在去年怀孕期间画了一个名为“糖妈妈变形记”的系列,其中有宝宝的胎动、吃的东西、自己的想法、添置的婴儿用品等,有事没事就“与宝宝对话”,一页一页收藏在本子里,恰似连环画,童趣满溢。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
举报电话:0579-88899327、1385790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