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正达文/摄
“新祠建成迎解放,七开三进好宽敞。雕刻精致合抱柱,六龙喷雾显倜傥。祝祠擢升省文保,祖宗伟业增荣光。文化礼堂祠内设,歌舞升平闹洋洋。”一首七言律诗《祝祠光环》,生动形象地将梅江镇祝宅村祝氏宗祠的前世今生描绘开来,令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而类似的律诗还有七首,皆出自祝荣铮之手。
祝荣铮老人今年83岁,梅江镇祝宅村人,儿子儿媳在金华工作,或许是因为叶落归根之情,去年,他和老伴不愿待在金华,便回到兰溪,住在兰溪市社会福利院。
祝老爷子精神矍铄,与人交谈思路清晰,除了仅剩的半头稀疏白发,着实看不出已是八旬高龄。一问之下才得知,祝老爷子平时喜欢练太极拳,闲时又爱写写诗、练练字,动静结合,再加上每天心情开朗,身板自然硬朗。
为何要写诗?祝老爷子说是因一次偶然。他告诉记者,前些日子村里一位教师拿着自己写的有关村里的几首诗来向他请教,他一向乐于助人,当然是满口答应。然而好几天时间过去了,他却毫无头绪。“诗中所写景色我没亲眼看到过,实在无处下手。”祝老爷子说,自己是个“实践派”,要是没亲眼见过,怎么给别人“提意见”呢?
于是,他便自己回到老家转了一圈,寻找家乡美景。“这一看不得了,家乡变化太大了。”祝老爷子说,新中国成立前,家谱上就有描写村子周围景色的诗句,被称为“十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村子发展的越来越好,村民越来越富裕,政府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等工程,让村子变得更加美丽。“回来后,我感触很深,想着能不能把家乡的这些美好变化写成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祖国献礼。”祝老爷子说。
说干就干,但是先写什么呢?祝老爷子想到了村中的祠堂,“我们的祝氏宗祠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开始建造的,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建好。”他说,村中的祝氏宗祠首建于元英宗年间,原在溪北,现址始建于1940年,规格三进二庑一厢共三十九间,还在2011年1月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宗祠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且与共和国同岁,意义非同凡响。”
写诗是件技术活,要逐字逐句斟酌。在打磨了两三个月后,“长陵祝(祝宅村)新八景诗”正式问世,“因为我们村世居祝姓,名长陵祝,所以,我写的这一系列的诗便以此命名。”祝老爷子告诉记者,除了《祝祠光环》,该系列还有《转轮赏景》《卧龙戏珠》《官堰分洪》《黄茅神奇》等共八首诗。
除了原有自然景观,祝老爷子还描绘了一些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实景,比如这首《卧龙戏珠》:“三桥居中卧龙桥,新筑汀步公路桥。众桥迎送南北客,东西平直游步道。溪墈新砌赛长城,堰翻白浪声滔滔。凭栏观涛排灯耀,双龙戏珠舞步跳。”描绘的便是新中国成立后村中建造的几座桥桥边的景观。
“溪沿都是新砌过的,水流在经过水中的堰时,泛起白浪滔滔,桥两边是明亮的路灯,晚上村民们走在溪边散步,望向水中,两座桥化为两条龙,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追逐着灯光的倒影,此景实在美丽。”祝老爷子说,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手笔,而村中实景却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打实造福于民的一些工程设施,既是景色也是便民工程,难道不应该比自然景色更应值得称赞?
兰溪新闻
图片新闻
专题聚焦
导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