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 城市人文

全国各地的书画界人士汇聚兰溪重温经典巨作《芥子园画谱》

2018/12/10 来源:兰溪新闻网

  12月7日上午,兰溪召开《芥子园画谱》与中国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界人士汇聚兰溪,一起重温先贤李渔的巨作——《芥子园画谱》。

潘天寿从《芥子园画谱》中学到了什么

中国美院教授、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 卢炘

  现如今,有些知名画家,虽学过《芥子园画谱》,却避而不谈,生怕折了身份。但大画家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李苦禅、李可染等则相反,他们坦言,学《芥子园画谱》得益匪浅。

  我结合潘天寿先生的成就和学术主张,一直在思考:先生从《芥子园画谱》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他是如何传承开拓,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从中我得出,《芥子园画谱》使潘天寿最早意识到,学中国画要从规律入手,不要从技法入手,画画先找规律;认定笔墨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对世间山水花鸟的情感感受,都包含其中;他注重先临摹后写生,有了基本的概念后,才能更好地绘画;把握写意精神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投入,将画中花鸟人物的寓意作用,渗透在具体画法之中,体现了内在精神修养;同时将中国画分科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齐白石与《芥子园画谱》之缘

 

齐白石纪念馆馆长、湘潭市美协主席 王志坚

  《芥子园画谱》是齐白石迈入绘画道路的启蒙良师。齐白石常温故而知新,曾将画谱临摹数遍,得其要旨,并学以致用,将所学之法与师法自然相结合,自创一格。

  《芥子园画谱》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画谱还将理论性、系统性、绘画性与思想性熔于一炉。齐白石深得画谱之法,领会要诀,用以移植到雕花创作中,进而延伸到中国画创作。

  同时,它距今已三百多年,但仍是一部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绘画的教材,画谱中的技法,内容丰富、讲解明细、程序清楚、步骤合理、分科明细,学者按其纲领同步学习,能有效地得到知识与技法。

《芥子园画谱》对大师名家的启导

中国美院教授、潘天寿弟子、花鸟画家 叶尚青

  古往今来,有了理想的教科书和课图画谱,才能教诲学生。往昔,社会上流传的有《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谱》《历代名人画谱》《晚笑堂画传》《写真秘诀》等。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画传、画谱中,最负盛名的要算《芥子园画谱》了,它一直被视为初学者的楷模、“启蒙老师”、“良师益友”,并在民间或大专院校流传很广、影响甚远。

  由于《芥子园画谱》介绍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基本技法,系统有序、图文并茂、示例周全、浅显明了。艺术大师潘天寿自叙《芥子园画谱》为其学画之启蒙老师,然后才立下毕生从事中国画的志向。同时,陆俨少、吴茀之、张书旂等先生也自述《芥子园画谱》为入手门径,他们再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个个成就卓越,令人敬仰。

《芥子园画谱》与中国画变革

浙师大美术系原主任、教授 王义淼

  康熙十八年,《芥子园画谱》印行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各地书画爱好者争相购买,并对后来学画者也影响深远。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高中读书时,我曾获得一本《芥子园画谱》,拿回家之后就开始反复临摹,所以,《芥子园画谱》也是我漫长学画道路上吃的“第一口奶”,并且在我进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学时,我给学生们用的初级临本就是《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强调认真学习传统的重要性,同时着重指出变革的重要性。中国画的发展需要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精神,更需要产生变革的新面目。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历代画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努力变革,创造出新的绘画面目的历史。如此说来,《芥子园画谱》的编绘思想,与中国画发展变革的精神是一致。

《芥子园画谱》在绘画传统承传上的功用

四川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 林木

  画谱在提供学习绘画的基本语汇,即“预成图式”上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画谱的学习,在领会中国绘画精神、培养民族绘画的技艺及欣赏品评习惯上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芥子园画谱》为学画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学画程序,即可以提供一种“唤起诗意”记录心境的程序。同时,画谱还能给初学者一个纯正的中国艺术特质的熏陶与培养。《芥子园画谱》是明末清初李渔组织刻印的一套优秀的绘画教材,是集历代名家的作品分析编辑而成,并集中了中国绘画“六法”及分品乃至各类技法的文字性介绍,因此处处是纯粹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粹。

《芥子园画谱》及其历史价值

黄宾虹研究会秘书长 李钢

  自《芥子园画谱》问世以来,它在中国国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没有《芥子园画谱》,就不能产生一代又一代的绘画大师。但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没有深入探讨《芥子园画谱》价值,只是把它当做初级范本。如今,兰溪重视文化发展,相继举办了芥子园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探讨其历史价值,可以说很有意义。

  《芥子园画谱》是中国绘画史上千年发展和高度成熟的一大标志,它为中国绘画教学进入现代提供了准备,为中国绘画开放性的创作空间奠定基础,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教学迈向现代教学的里程碑,是中国绘画教学进入现代教学体系的转折点。

兰溪的水文化与《芥子园画谱》的写意精神

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院教授 蒋跃

  兰溪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兰溪水文化的客观条件,兰溪文化在本质上就是水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兰溪自古人才辈出,有五代高僧画家贯休、浙派人物画领军人物方增先,还有戏剧家李渔等。

  李渔的《芥子园画谱》除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习画者醍醐灌顶的特点外,还充满着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画谱的智慧性就在于以分解的方式将水墨画中繁杂的学术问题,分篇章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文字叙述,将画面中的各种元素提炼出来,并以大量图片予以说明,这些画面的“零件”可以反复预制,便于上手。

  《芥子园画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具有程式化、物质化、固有化的出版物,影响着一代代的习画者,在编写方式上凸显出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精神,并与兰溪空灵善变的水文化形成强烈对比与呼应。

李渔对于兰溪文化发展的借鉴

杭州市艺术评论协会副会长 潘嘉来

  重返芥子园意义何在?我觉得不但可以从《芥子园画谱》历史意义来做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思考,李渔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兰溪的文化精神发展有什么借鉴的意义。

  李渔先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跨界”,他从事的范围很广,涉及文学、戏曲、出版、编印、养生、园林等。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每一个创作都是以市场为导向,把每一个作品都作为产品来经营,应该说文化产业是从李渔开始的。

  兰溪可以将李渔留下的遗产继续做下去,可以打造李渔产业园、李渔大舞台、李渔大书房等,将《芥子园画谱》做得更加精细,并在芥子园附近开设李渔文化书院,培养学生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等。在李渔文化上做文章,相信可以助推兰溪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记者 成超 见习记者 徐桢瑾 摄/记者 王萍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