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记者 陈志恒)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兰溪的山林深处、田间地头。如今,传统的农业大市———兰溪,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水果之乡”,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杨梅、枇杷、小萝卜、大红柿、毛峰、兰花……一年四季,不仅兰溪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用到优质的农产品,外地顾客也能及时品尝新鲜的兰溪农特产。
改革开放以来,兰溪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广优质农产品,杨梅、枇杷等逐渐发展成为享誉省内甚至国内外的农产品“金名片”,特色农产品产业逐渐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儿时的酸甜回忆 如今的富民产业
“我的家乡马涧镇下杜村因杨梅扬名,兰溪杨梅产业的兴旺发展与改革开放这40年带来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兰溪市杨梅协会会长、新农夫杨梅专业合作社社长陶奉源出生于1974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对于家乡的杨梅产业,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我有记忆起,下杜村家家户户就都种植杨梅。”陶奉源表示,“每年6月,杨梅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紫紫的杨梅。那个时候,我会小心翼翼地摘下几颗,然后揣进口袋,在上学路上解解馋。”他笑呵呵地说。
“别看现在不愁吃,在那个年代,杨梅特别珍贵,对农户来说可是‘稀奇货’。采摘好了,就要挑担、推车,及时把杨梅送到黄龙洞市场上卖。”陶奉源回忆,当时大概每公斤杨梅能卖个七八毛钱,所得收入是他们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40年前,兰溪农户种植的大多是木叶梅、杨柳梅等本地杨梅品种,采前易落果、价格低,农民收益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兰溪陆续引进了东魁、荸荠种、早佳等优良品种,品质提升也让行情一路走高,梅农积极性高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兰溪的杨梅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1991年,栽培面积超过1.9万亩。1999年,兰溪市政府制定《杨梅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了兰溪杨梅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五十里杨梅长廊。
进入21世纪,兰溪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个背景下,梅农们也纷纷抱团成立合作社。2001年,在《兰溪市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中,杨梅被列入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首。
“只靠传统的提篮贩卖难以做大产业,只有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才能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而如何才能做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呢?我觉得,走优质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是关键。”陶奉源说。
擦亮“金名片” 兰溪品牌农业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10月25日,在国际杨梅研究中心,陶奉源向前来采风的省市媒体记者“晒”出了最新研制的杨梅汁。这杯普通的杨梅汁,蕴含了兰溪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延长优势水果产业链的用心。这也是兰溪特色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的一个缩影。
“酒香还需勤吆喝。从2006年起,通过政府搭台、以节为媒等方式,连续举办13届杨梅节,杨梅推介会、杨梅擂台赛、杨梅论坛等活动也轮番上演,兰溪杨梅逐渐有了名声。2008年,兰溪被评为‘中国杨梅之乡’。”陶奉源表示,农户们也从过去的挑着杨梅走街叫卖,变为守着杨梅山等客上门,兰溪杨梅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013年,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陶奉源与200多户梅农一起开垦山地,栽培大棚杨梅。同时,研究杨梅的深加工,拓展开发杨梅干、杨梅酒、杨梅汁等产品,努力把产业链做大做长。
如今,这一颗颗小杨梅已成为了带动兰溪农民增收的“致富果”,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产量约2.5万吨,产值达2.6亿元以上,形成了以47省道为主线的“五十里杨梅长廊”,培育了500亩以上的杨梅村27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12个。
不光光是杨梅,其他兰溪特色农产品产业也蒸蒸日上。兰溪小萝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兰溪枇杷和兰溪毛峰也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一大批兰溪特色农产品正随着“互联网+”、农村电商等发展,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市场青睐。
改革开放40年,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品牌战略,兰溪特色农产品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规模效益与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兰溪杨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把它们发扬壮大,让兰溪特色农产品走得更好、走得更远!”陶奉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