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兰溪的老“教育局长”李白夫

2018/09/17 来源:兰溪新闻网

  “青衿城关讥佻达,掌教谁如李白夫。盛德苏湖堪接席,何辞千里致生趋。”这是清乾隆时著名金石家汪启淑在《兰溪棹歌》里,对明弘治间任兰溪教谕(教育局长)李璧的赞颂。 

  李璧,字白夫,号琢斋。广西武缘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陆斡镇覃李村人),壮族。明弘治八年(1495)中举,弘治十二年任兰溪县学教谕。他立身端谨,待物真诚。爱护学生,视如家人子弟。对家境贫穷不能自养的学生,都会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他们。后因政绩调任仁和(杭州)教谕,兼任福建主考。再聘为南京同考,随章懋一起在金陵(今南京市)讲学。讲学中写了《三礼经注疏》,订正了钟律、乡射、冠婚等仪节。李璧还在我县时,就多次、多方强调“治理学问要像雕刻玉石一样”反复琢磨,精益求精,他的书房也就叫“琢玉斋”。 

  明时朝廷定期对在职官员“考课”,议优劣,定升降。李璧在“考课”中,多次被定为政绩卓著。并于正德十年(1515)出任四川剑州知州。正德十六年(1521)又升云南临安府同知。嘉靖四年(1525)调任南京户部员外郎,不幸赴任“途中卒于道”,年仅52岁。其时距他任兰溪教谕已过二十余年,但兰溪城里知道讣告消息的人“犹重相吊唁”。 

  李璧著有《剑门新志》《名儒录》和《皇明乐谱》等书。在出任四川剑州知州时,他勤于政事,体察民情,发展生产,倡设书院。他劳以身先,教以身率,倡导整修剑州至阆中的剑阁道。用花岗岩片石砌路长达300余里,沟通陆路、水路。为了使道路不被山洪冲塌,又在路两旁植松柏数万株。自此翠林阴道,蜿蜒如龙,被今人称为“翠云廊”,成为中外闻名的名胜旅游区。他还在到任的第二年就在剑州城北新开商业市场,促进民间贸易。李璧对剑州文化事业也极为关心,今天我们看到的剑阁遗文古碑,如李白的《蜀道难》、柳宗元的《剑门路》及杜甫的一些诗碑刻。由于损坏严重,大部分由他召集工匠重新刻立。并写了《修复剑阁遗碑记》。李璧在任期间,在剑州城东街、西街、学街、江口都设社学,又修复了兼山书院。因而知州六年,深得民心,被列为名宦,“立祠铸像祀之”。称为“学有成书,政有成绩”,一直被怀念。 

  明嘉靖三十年(1535),他的家乡武缘县亦列其为乡贤,在县城孔庙中立神位,供瞻仰;称其为壮族文学史界比较突出的诗人。明万历八年(1580)剑州修建二贤祠,祠内铸铜像供奉曾担任剑州知州的李璧和杨如震(祠址在今剑阁县普安镇),祭祀他们的卓著德政。今天当年翠云廊两旁植柏皆已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1992年剑阁人民在翠云廊景区新建一祠专祀李璧,供有李璧塑像,以颂扬他的功绩。 

  (附注 青衿:学堂学生,过去读书人穿青衫。佻达:即轻薄放荡。苏湖:苏湖学派,此指北宋教育家胡瑗(993—1059)。胡瑗,字翼之,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理学先驱。胡瑗在生前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集教学理论、实践和改革于一身,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      丁伯阳

编辑:邵淑芬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