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山小学收藏了三份115年前的“高考试卷”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应有家国情怀

2018/06/12 来源:
考卷上的其中一题

  这两天,刚刚结束的高考成了市民谈论的热点。记者也在柏社六山小学里找到了三份115年前的“高考试卷”。来看看,那时的高考都考些什么?

  这三份试卷就在该校的蒋六山陈列馆里,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蒋六山的长子蒋俶在清光绪29年(1903年)参加浙江乡试留下的三场考试答卷原件。

  蒋俶,字葆康,清同治十三年农历五月出生,光绪十八年参加府学考试中秀才。1904年在百日维新运动中与金华府学监督东阳举人蔡汝霖、汤溪举人洪承鲁等十人,组织八婺开通学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6年春,秉父志东渡日本游学,秋归国。先后任金华府中学堂教员,兰溪县劝学所董事,浙江省咨议局议员。民国成立,曾任兰溪县代知事、县保安队董事长、保卫团团长等职。

  这三分试卷每卷长约10米,至今仍字迹清楚,卷面完整。从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当年的几道试题,如“……试举六经之要言以发政教之一贯。”“……应如何实事求是始收成效以挽贫弱?”“……今学堂欲仿日制,应如何考镜以握其要?”……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在清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相当于现代的高考。

  一位语文老师总结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三大亮点:立足当下、回望传统、期盼未来。这三个亮点,在这三份试卷中也都有所体现。试题内容跟当时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现实挂钩,要求学生就如何治国、如何进行有效的扶贫等撰文作答。“看了这三份试卷,再联系现如今的高考作文题,我深深地感到,两者所流露出来的‘家国情怀’都是一样的。无论时代怎么变,考试内容都是跟国家时政、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六山小学校长李晓辉说,这也提醒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要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心怀天下。

  记者还发现,在每一题答案后面,都有标注涂改和添加的字数,其中一份还有阅卷老师的评语:“欠明净”,可见当时考生答卷的严谨和阅卷老师对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的高要求。这也是值得现在考生学习的。

   记者陈燕娟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