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靛青是宫廷印染的必需品之一,从植物中提取。金华山一带,自古是靛青植物的栽种地。兰溪山区也栽种靛青植物,我曾与文史同好前往马涧五星村上吴自然村察看。据村里老人讲述,那一带山谷溪边,旧时都种靛青,至今还遗存靛青池多处。
明清时期,兰溪东门外的福兴庵,即是明代福建客商建造。清代徽州人汪启淑《兰溪棹歌》诗:“东城郭外福兴庵,丛竹周墙映翠岚。笑凭钟楼凝眺处,遥林如荠屋如蚶。”另有诗写道:“天妃穹宇峙江津,郎罢招邀去赛神。见说今年靛花好,西门时有醉归人。”他在诗末解释说:“邑西城内,闽人建有天妃宫,颇灵应,春时赛願者无虚日。而山中种靛者颇广,皆闽人生理也。”
兰溪历来是靛青消耗之地,兰溪博物馆藏有一块“奉宪禁碑”,内容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闽浙总督出示,严禁兰溪踹染工匠随意罢工,损害染布店主的利益。
乾隆五十四年(1790),祝裕隆布号开张。道光二十一年(1841),徽州郑友峰在兰溪城里开设三阳布店。道光三十年(1850)蔡氏宗祠在城内六坊的兰江岸边建造汏布码头,族内开设全美布号染坊。大来、裕大等棉布店也都开设染坊。
《兰溪市商业志》记载,兰溪染坊染制的青兰色布,称“兰溪青”,在市场上久负盛誉。民国20年(1931),兰溪城里有染坊14家,年营业额14600元。民国24年(1935),兰溪城里有漂染业6家,靛青业1家。民国35年(1946),兰溪城里染坊有:瑞成、老天和、老正和、天工、复新、晋和裕、老中和。
兰溪又是靛青贸易的中转地。清末,兰溪商家把靛青交付船运,销往外地。现存文献记录有:戊子年(1888),德丰行将靛青发到义乌。丁酉年(1897),仁昌行代陶国利把靛青发到义乌。己酉年(1909),广记代郑永泰将靛青发往义乌。 (蔡予新)
兰溪新闻
专题聚焦
导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