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婚恋家庭

卜宗元:选择游埠传承摄影文化

2019/08/01 来源:兰溪新闻网

卜宗元与老相机

 

 

  “悠闲的生活从早茶开始”,这是卜宗元近来的日常,他和不少游埠人一样,用一杯早茶唤醒一天的忙碌。

  卜宗元是一位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桐乡人。他离开了墨尔本的大房子,跑来游埠,在游埠租一间小屋。除了喝早茶,他还在做一件事,就是投资7000万元打造“郎静山摄影公社”。

  19岁初遇摄影

  在一间临时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卜宗元。他穿着棉质黑色的T恤衫和牛仔裤,手提一只麻布包,一眼看出是游埠特色。如果在早茶街遇到,会以为他和普通游客一样,体验游埠慢生活。而他却是一位有情怀的企业家,在游埠投资7000万元,打造“郎静山摄影公社”。

  “两年前,我就来过游埠了,这一次是我第13次到游埠。”他记得很清楚,2017年夏天,他第一次探寻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故乡游埠。正值梅雨季,遇上了洪峰,他来不及细细品味游埠的味道,只呆了不到两小时,便匆匆离去。直到2018年夏天,他再次来到游埠,才更深入了解这里。

  为何他对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故乡念念不忘?这段渊源要从他19岁接触摄影说起。

  “我14岁开始画画,19岁接触摄影,26岁结婚,今年58岁了。”卜宗元说。他喜欢画画,也拜过几位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摄影,发现与安安静静地画画相比,往外跑的摄影有趣多了。

  卜宗元的摄影启蒙老师爱好广泛,摄影便是其中之一。“我的老师在桐乡真菌研究所研究食用菌,有次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他在捣鼓暗房,冲洗胶片,我看了特别感兴趣,于是就开始跟着他玩摄影。”

  1986年,卜宗元在桐乡崇福镇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女孩背着背篓翻看食用菌杂志,他把这张作品寄给浙江食用菌杂志社。在新出的一期杂志上,这张照片成了封面。“这是我被采用的第一张作品,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摄影了。”卜宗元说,这个照片上的女孩,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古董相机

  三十几年前 每月存5元坚持玩摄影

  在玩摄影的圈子里,有句广为流传的话:“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说的是玩摄影需要很大的财力支撑。卜宗元的父亲是个教书匠,母亲在家相夫教子,他的家境一直很清贫。“玩摄影的钱都是自己挣来的,所以一直很穷。”卜宗元笑着说,当时的他在工厂上班,每个月工资19元。但是为了摄影这个爱好,每个月能省下5元。

  还记得他的第一台相机,是与另外两个喜欢摄影的朋友合买的。三个人一共花了65元,买了台虎丘牌相机的试验版,由苏州照相机厂生产。相机买来后,他们三人约定,每人使用一个星期,如果某个人需要多拍两天,就问下一个人借两天,等到轮到自己再把两天时间还给他。

  “虽然生活上比较清贫,像我结完婚家里只有120元,但那段摄影的时光还是挺快乐的。”卜宗元说,黑白的胶卷2.3元一卷,每卷胶卷有36张或者12张。一卷36张的胶卷能用好几个月,拍起来的照片都是自己冲洗,三个人凑一起,用一罐药水洗三卷胶卷的照片,还是挺划算的。实在不行就把粮票、肉票、油票卖掉一点,换成钱,但摄影一直没有放下。

  就这样,三个人轮流用相机持续了两年,卜宗元感到三个人轮着用不方便。“有时候很不凑巧,轮到我的时候,七天里面有四天下雨,特别郁闷。因为胶片相机对天气的要求比较高,要有阳光。阳光照在树叶上,色彩就鲜艳了。没有太阳光拍的照片灰蒙蒙的,下雨天就不行。”

  每月的工资从19元涨到30多元,到后来100多元一个月。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卜宗元买了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他带着那台相机拍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我后来买了海鸥、富士康相机,换了蛮多的相机,拍摄的作品参加比赛,得了不少奖。”

  独自前往延安 用相机记录震撼画面

  他每天相机不离身,工作之余,就是拍照。卜宗元所拍的一张《火光就是命令》,曾经得到过当地政府的嘉奖。那是一辆运有危险化学品的车,撞到加油站,立即起火了。他当时离事故点很近,“我带着相机赶到现场,拍下了消防员拿起水枪救火的照片,记录下救火的瞬间。”

  印象最深刻的是1989年的春节,他趁工厂放假,独自一人带着相机,跑到延安拍照片。“很多摄影杂志都刊登过延安的照片,那里也是革命老区,我一直想去看看。”卜宗元说,他去的是延安市安塞区镰刀湾镇。一到那,他被艰苦的环境震撼到了。每户人家有三四个孩子,大冬天,有的孩子还光脚在地上跑。卜宗元把背包里所有吃的都留给了孩子们,他们还没尝过方便面的味道。“我和三户人家的10多个孩子合影,我架好三脚架,按下延时快门跑回去站好的时候,有两个孩子跑开了,那张照片就空了个缺,留下了遗憾。”从镰刀湾回延安市,卜宗元饿着肚子,背包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我饿着肚子找了一家店,吃了羊肉泡馍,真的好吃。”就是这样的延安,给卜宗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拍摄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归程,卜宗元从西安到上海,在火车上,他回想起延安的一幕幕,不禁流下眼泪。那一次他有关延安的作品,整版刊登在嘉兴日报上。同年,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徐肖冰,中国著名女摄影家侯波来到桐乡。他们很欣赏卜宗元的摄影作品,卜宗元有幸与他们合影留念,“他们是我的老师,徐肖冰还给我送了幅字。”

  时针拨过了12年,卜宗元带着家人和孩子开车再次去了一趟延安。他说,“变化很大。”

welta相机

  在澳十年痴迷收藏老相机 最终选择游埠传承摄影文化

  1995年,卜宗元所在的工厂关门了,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每月只有120元的下岗补贴。那时,他的儿子念小学一年级。而他30出头的年纪,风华正茂。

  他不甘心再成为一名工人,心里对很多事情都有想法,他决定经商。“感觉再不跨出那一步,人就废了。”卜宗元说,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这一生最大的转折点。

  那时,全国改革开放浪潮席卷桐乡。那一年,桐乡市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第45位。桐乡市濮院镇有着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卜宗元在濮院开了一家卖毛纱的门市部,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元。那几年,卜宗元把摄影完全放下了,“真的没钱了”。

  1999年,卜宗元用第一桶金,开了家针织工厂,做运动服面料。24小时开工的工厂让他没有时间玩摄影,这一放就是10年。到2009年,卜宗元全家移民澳大利亚,居住在了墨尔本。

  兜兜转转,摄影与相机似乎与卜宗元有很深的缘分。在墨尔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了相机。这一次,他是收藏家。“墨尔本有民品拍卖文化,很多人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拿去,专门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拍卖集市。像是自家后院种的柠檬,会拍个5~10澳元。通常这样的集市上,东西会一堆堆的摆起来。”在这样的集市上,卜宗元发现了一台老式庞佐相机,质量挺不错,只花了20澳元拍下,大约120元人民币,他如获至宝。

  在墨尔本的十年,他痴迷于老相机,几乎到达了疯狂的地步,最贵的一台老相机价值高达1000万元。他曾跨越1200公里只为了收藏一台老相机。

  从拍下那台120元的相机后,卜宗元经常在集市上转,有时拍下相机镜头,有时是三脚架,一样一样地开始收藏。后来集市上的小物件已经无法满足卜宗元了,他会关注一些比较大的收藏信息。最多的一次是一位收藏家去世,家人将他收藏的300台相机拿来拍卖,卜宗元决定全部买下。“我花了23万澳元,相当于100多万元人民币,全买下来了。这批相机从1880年到他去世的时候都有。”

  收藏的过程中,他遇到过一位悉尼先驱报的师傅,曾经做雕版,从他那里卜宗元转让到100多台相机,包括他自己制作的相机。“他转让给我的这些藏品里,有他和他女朋友的情书,还有他以前当兵的很多痕迹。”

  除此之外,卜宗元还爱好收藏淘汰的军用摄影器材,像K-20轰炸机上的相机、法国360航拍相机、前苏联的间谍相机、美国航天相机等,这些相机价格不菲。时至今日,卜宗元已经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古董相机2200多台。

  “这是1936年法国空军航拍镜头;这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日本笠原大画幅相机;还有公元1900年前欧洲生产的观片器……”他如数家珍,详细介绍已运达游埠的部分藏品。“在古董相机主题馆,将展出300多台1885年到1980年间的古董相机,都是我的个人收藏。”卜宗元说。据了解,郎静山摄影公社规划打造一家集郎静山纪念馆(2.0版)、古董相机主题馆、古董相机主题咖啡吧、民国照相馆、摄影艺术客栈等业态为一体的摄影综合体,总投资约7000万元。

  在将要陈列的古董相机中,有一台藏品是上世纪末英国伦敦制造的Ross风琴式湿版相机,价值大约1000万元人民币。这台相机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报,拍下过二战时期,德国与日本投降的时刻。这两个历史性的时刻,分别刊登在悉尼先驱报的头版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桐乡人,定居澳大利亚,卜宗元原本与游埠八竿子打不着。“有人会问我,为什么放弃家里舒适的环境,要跑到这里来,住着租的房子,生活还很艰苦。我想,这源于对摄影的情怀,我希望将毕生的收藏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将摄影大师的基因传承下去。”卜宗元说,游埠有着优越的营商环境、无微不至的服务质量,这些吸引着他在此投资兴业。

  目前,郎静山摄影公社建设已启动旧房腾空、垃圾清运等前期工作,预计将于今年11月底前建成投用。

记者 沈冰珂/文 王萍/摄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
举报电话:0579-88899327、13967909866;举报邮箱:3786580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