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教育是打开生命的气象

2019/07/23 来源:

  我喜欢看小学生上学的身影。

  清晨,我常常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每当看到低年级小朋友“走”进校园,目光总会多停留一会儿。与其说他们是“走”,不如说他们是在“绽放生命”。那边三五个嬉闹着来了,这边小男孩哼着小曲踢着小石子儿远了,也有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抚抚花草的……让你感受着生命的盎然。

  这就是儿童的天性,古往今来都是。教育的出发点就是遵循儿童的天性。然而,现实是太多儿童的天性被学校和补习班扼杀在摇篮里。休息日被作业填满,孩子们哪有时间去感受生命的美,更别说去创造美了。

  我的女儿上毕业班了,在功课紧张的时候,常常对我说:“爸爸,春天来了,我都没有时间去感受。”这时候,我的心里是沉重的,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只能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官方的话语来搪塞。

  正是它,写出了我心里的沉重,更是它,解答了我心里的疑惑。它说:我们的教育,学问跟生命是处于脱节状态……人的生命气象与器识格局,才是教育的关键……它,就是台湾知名学者薛仁明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肖关于“生命学问与国学教育”的一个对谈录。书名叫《我们太缺一门叫生命的学问》(以下简称《生命的学问》),它再次引发了我对生命教育的思考。不管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作为一个学校教育管理者,我都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我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尚美”。这是基于我校多年的美术教育特色提出的。在兰溪六中任职的几年,我一直在思考,“美育”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美育实践模式,创设适应学生生命发展的美育课程?翻开《生命的学问》,开篇写着“教育就是打开生命的气象”,“教育的根柢,其实是整个生命的启发。”

  这真是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教育的本质。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不就是需要“生命气象”才能证明其“育人”的特点吗?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宇宙现象,育人又是一项无比庄严的事业。说到底,美育就是启发学生体会生命本质、感悟生命意义、追求生命质量。

  豁然开朗!我们的尚美文化理念,从知美,行美到创美,不就是一个生命意识的唤醒到闪光的过程吗?学校提出学生要做“五讲少年”:讲美心、讲美德、讲美语、讲美事、讲美文。每班的外墙上帖着美德故事,从美德故事认识美德开始。从知美德到行美德,我们开展“完美教室”、“最美学生”等评比活动。从行美到创美,学校的诗美课程的开设,更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创作诗歌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生命的美自然打开。

  套用台湾作家张晓风评价蒋勋文字美学意义的一句话,或许更形象:“他能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他能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忽然想起《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个男孩子“跳蹿蹿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小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一面跳一面蹿,扭来扭去的,都是在走路。

  这就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生命个体,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存在,有缺点有错误。但是正因为真实,才熠熠生辉。

  所以薛仁明说:孔子重要的不是他的哲学思想,而是他的生命气象。

  这里,薛仁明说的生命气象,就是生命的自然和本真。

  一直以来,孔孟在我心中同样高居圣坛。可是读了《生命的学问》,我才知道,薛仁明为什么偏爱孔子。因为孔子是个有缺点的人,而孟子一直以教父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战国列御寇编写的《列子汤问》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两小儿辩日,最后不能决,就去问孔子。以当时的认知限制,孔子也不知谁对谁错,于是就老老实实地说:我不知道啊。结果被两个小毛孩耻笑。这就是真实的孔子。薛仁明甚至把孔子比喻成“家常菜”,这也是孔子比孟子更了不起的地方。

  三年前,我校决定编写一套德美校本教材《诵对韵学先贤》。教材初稿是按主题编写的,包括“诚实”“坚毅”“勤学”等八个单元主题。这样就限制了选材的范围。后来,经教材编写组商议按人物系列来编排。大教育家是孔子,“家常菜”也是孔子;王者是刘邦,市井也是刘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走近“先贤”,走进他们的世界,将他们的大善大美,至情至性,内化成自己生命气质的一部分。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体会生命的无常,阐扬生命的光辉,珍惜生命的价值。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感谢薛仁明,我将用余生去思考并实践生命教育这一重大课题。

   兰溪六中校长徐永彬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
举报电话:0579-88899327、13967909866;举报邮箱:3786580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