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内除少数地域属沿江平原外,大部分属山区、半山区。旧时水利设施缺乏,而兰溪夏秋季节常有伏旱,甚至连冬不雨,禾苗枯槁。于是,每当苦旱之季,乡民求神祈雨之举就应运而生了。兰溪旧时祈雨仪式一般有两种,迎神和接龙,也有将两者合而为一的。
迎神。将在民众心目中威灵久著的城隍神、东岳大帝、徐偃王及本保神的神像抬出巡行街市田野。神像出巡时,由德高望重的乡民主持,神像前方鸣锣开道,高擎回避、肃静等牌,金瓜银斧,钢叉铜锤、刀枪剑戟等仪杖排列整齐。巡行之后,把神像供奉于露天处,不设遮阳的草棚、伞盖等具,乡民则晨夕拜祭祈祷,直至下雨解除旱象为止。如旱象消除,则敲锣打鼓,旗牌开道,将神像送回庙中,供以三牲祭品,十分隆重。
所祈的神各地不同,城区及近郊有五,现存者有三:城隍庙、灵源积庆侯庙、公鲁庙,现均为市级文保单位。乡区比较重要的神庙有:香溪仁惠庙、隆兴庙、公鲁庙、福佑庙、天津龙王庙、龙王庙、白沙庙、葛仙翁庙。今存者有福佑庙、隆兴庙、公鲁庙、白沙庙等。
接龙。大旱之时,会合数村或数十村不等,择定吉日,由师巫带领到龙潭接请龙神。至潭,则击鼓吹号,焚化疏牒,见有物出于水,既用网捞起,不拘泥鳅、虾或龟、鱼等均可。蓄于净瓶中,然后由生肖属龙的童男负归于神坛,朝夕虔诚祈祷,得雨为止,然后将所蓄养的生物仍送归于龙潭。接龙途中,往往抬香亭、龙亭进城,请地方长官出拜龙亭,并呈上因旱枯萎的稻禾,所谓龙亭,乃是亭阁状的神龛。
蟠山龙王庙现存有明万历十七年己丑兰溪知县张应扬撰文的《蟠山喜雨碑记》一通。碑记记载了他亲自入山接龙的经过。
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久晴必雨,遇上强对流天气或偶遇台风过境,碰巧而已。实际上祷雨不灵的也很多,如县志记载:“元至元二年自春至八月不雨,饥。明宏治元年大旱自五月至八月不雨,旱、晚禾尽槁,三年旱,四年亦旱。乾隆十六年自五月至闰六月不雨,岁大饥。”此类碑记能保存至今,已成为研究旧时兰溪气候及民俗的珍贵文物了。 (陈星)
兰溪新闻
专题聚焦
导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