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记者 项柔刚 见习记者 陈志恒)在池塘里建起“跑道”来养鱼,你听说过吗?在兰溪市上华街道,就有一家水产养殖场引进了“跑道”养鱼模式,让鱼都“奔跑”了起来。
昨天下午2时多,在位于上华街道的雅滩水产养殖场,养殖场主赵志芳正忙着为“跑道”里的黄颡鱼投食。说是“跑道”,其实是长25米、宽5米的水泥槽。在赵志芳的养殖场里,一字排着20条“跑道”。“这里面17条‘跑道’里养着黄颡鱼,3条养着鲫鱼。”赵志芳说,“跑道”养鱼模式是他从江苏引进的,总投资近200万元。
这种新型养鱼模式其实叫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记者在现场看到,20条“跑道”两头装着拦鱼网,“跑道”头部的20台“推水增氧”装置使得两边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这样就能保证鱼一直保持逆流游泳的姿态,鱼的品质相对于传统池塘养殖要好许多。”赵志芳说,保持不间断运动能让鱼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肉质紧密,口感细腻。
据介绍,“跑道”养鱼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常规池塘一般亩产1000多公斤鱼,而赵志芳的养殖场一条“跑道”就养了6000多公斤鱼,放开养的话,每条“跑道”能养10000多公斤,这相当于常规池塘的10多倍。
“更可贵的是,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同时,‘跑道’养鱼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收集和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实现池塘高效、生态养殖。”赵志芳说,在每条“跑道”尾部都设有吸污装置。前面的“推水增氧”让一塘静水动起来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每隔一段时间,吸污装置将吸污水道的有机物吸入沉淀池,然后通过管道还田,整个过程实现了零水体外排。
“我们还为每条‘跑道’配套了8亩水面,用于饲养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进一步净化水质。”赵志芳说,小水体养鱼、大水体养水,让鱼在最佳水环境中长大也是他所追求的。下个月,养殖场里“跑道”养出的第一批鱼就将上市,赵志芳期待会有好的收成。
据了解,目前,除了雅滩水产养殖场,兰江街道也有一家养殖场采用了“跑道”养鱼模式。“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跑道’养鱼模式)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生态养殖和美丽渔场建设要求。”兰溪市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他们正在积极推广该技术,加快美丽渔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