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 城市人文

【兰溪记忆168】光绪年间建通洲桥传奇

2019/04/10 来源:

  通洲桥,因其下的梅溪之水西流,在洲上与兰江汇合而得名。该桥长80米,宽4米,六墩五拱,青石桥面,栏高一米,桥上筑水榭21间,两端桥门翼角起翘、古朴典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桥是1886年由白沙村的陈周学牵头,集资率众所建。整个建造过程,其后1893年,由陈周学、倪宪章主编的《新编通洲桥志》(以下简称《桥志》)中,记载有几件奇闻趣事,现整理同大家共享。

  集资迅捷

  1886年2月,陈周学在位于长陵武屏山麓的广学书院设席,邀请整个通化乡的富户商贾、耆老乡绅商议集资重建通洲桥事。

  陈周学说明旨意,大家一呼百应,都表示同意、支持,并“即席开捐”,少的一二百金,多的上千金;邻近几人自愿联合承办本“都”内的劝捐事宜。

  结果,不出十天,“已集资至六千金”,为桥之重建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巧得佳石

  梅江虽然地处兰北山区,但山岗上基本上是不耐风化的紫砂石(俗称“红石团”)。

  四月二日,石匠在离施工现场一华里左右的“岩头山小溪口”,找到一处石宕,质地尚佳。大家喜不自胜,遂择吉于四月十二日宰牲设祭,开宕采石。

  洪水迅退

  采石约过一个月,择吉定于五月十八日下石落桥脚,“符吉课也”。但想不到“端阳后,绵绵淫雨,溪水几平”。到十七日,早晨虽见过一时的“晴光”,而溪中仍然“巨浪滔滔,恐越日亦无下手处”。

  半夜之后,探子忽然来报告说:“洪水忽退,已过半溪,日中泛滥者,不知去向!”大家顿时欢喜雀跃。于是,陈周学立刻命令厨师开火烧饭,并分头派人叫醒。等大家吃罢早饭,溪中水位已不及脚踝。

  雷击大石

  桥垛基本建好后又碰上了一个难题:因起洞的青石质量要求较高,原“小溪口”石宕中的部分石料达不到标准。派人找遍远近诸山,全无着落。

  正当大家无计可施时,石匠内有个名叫“章辉”回忆到当初寻找石宕时,在土名“破柴缺口”的山上,见到过有一块雷击大石。派人去现场查证、询问,得知是石埠头村陈家的。几个造桥头儿带上礼物上门商量求助,陈员外倒也爽快,知道石块用于建桥后马上就答应了。

  这些石料除了用于盘砌桥洞之外,砌建石栏、桥面、石柱、门圈以及打造方圆器物的石料,都取诸此“雷击大石”。大家都纷纷称奇:这些石料刚刚好用于建桥,不多也不少。

  确保安康

  这么大的工程,基本纯人工,且历时一年半有余,按常理,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可也奇怪,小事故是有过几起,但都没有生命危险。而且“桥运亨通”,“自八月初至十二月十七日拆架前无大雨,至十九日洪水”,实在是稀奇!

   (徐国富)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
举报电话:0579-88899327、1385790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