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社:“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2018/12/26 来源:兰溪新闻网

村民在新宅村文化礼堂参加活动

  在柏社乡新宅村,一幢高马头的仿古建筑特别显眼。它就是该村的红色文化礼堂,也是“村民之家”。

  礼堂宽敞明亮,两廊是一抱粗的高大柱子,正面是一个大戏台。整个礼堂采用木结构建造,戏台和楼梯围廊都用经过精细车工的木头合成,簇新铮亮。最特别的是,约300米的框形走廊上,墙面镶嵌着100多幅展板,以照片原貌放大展出了金萧支队的影像,就像一部纪录片,场景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足见村里对打造这一红色文化礼堂的用心。

  位于新宅村的肇峰山是红色革命老区,曾为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核心根据地。近年来,新宅村紧扣红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革命老区焕发生机。在文化礼堂的打造上,村里结合实际,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今年11月20日,该村就在这个红色文化礼堂里举行了庆祝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肇峰山战斗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致敬革命先烈,共谋红色引领振兴乡村之路。新宅村的红色文化礼堂也被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兰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兰溪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真正实现了一堂多用。

  近年来,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由乡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结合,该乡建成多家农村文化礼堂,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让文化礼堂真正发挥作用,引领村民精神生活,该乡针对文化礼堂在“建、管、用、育”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文化礼堂+”模式,“以堂养堂”,让文化礼堂实现一堂多用。

  如何让文化开花结果,是文化礼堂的使命所在。该乡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在桥头村文化礼堂注重“孝”文化的培育,在新宅和溪滩徐村文化礼堂注重“红色”文化的培育,在百聚社村文化礼堂注重“党建”文化的培育,在下蒋坞村文化礼堂注重“杨梅”文化的培育,从而形成文化上的“和而不同”。

  在文化礼堂的布局上,该乡充分考虑人员居住、现有建筑、自然资源、文化特色等因素,做到规模不一、特色不同。如桥头村的文化礼堂与叶氏宗祠相结合,成了柏社地标性建筑;下陈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把原村大会堂改建成文化礼堂,并进行了提升,实现了礼堂、影院、旅游集散地的功能;考虑到村文化礼堂面积较小,白鸠村在文化礼堂旁边用当地的毛竹和茅草建成了一个文化讲堂,成本少,且富有特色。

  在文化礼堂的使用上,各村纷纷与现实需求相结合,有的将文化礼堂与影院相结合,有的将文化礼堂与展馆相结合,有的则将文化礼堂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争取实现功能最大化。

  柏社乡百聚社村文化礼堂坐落在柏社集镇的马路边。目前,它既是一座文化礼堂,也是一个集学教、礼仪、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精神家园。“我们村的文化礼堂利用率非常高。”该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叶平告诉记者,村里定期在礼堂里举办大型文艺表演和专题讲座,每年暑假还会开办“春泥计划”暑期夏令营,丰富村里孩子的暑期生活。另外,村里还专门成立了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依托文化礼堂平台开展传承家风家训等活动,不断延伸全村的文化内涵。

记者 陈燕娟/文 徐桢瑾/摄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