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一周时评

驴友得救后,“教育”这一课须补上

2018/12/18 来源:

陈红光

  低温雨雪,驴友走失。前两天,在兰溪市黄店镇三峰山不慎走失的25名上海驴友,牵动着兰溪百姓的心。经过兰溪警民11小时的艰难搜寻,最终,25名驴友得以成功营救。

  所有人平安归来,这原本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有参与搜救的搜救队员却直言“高兴不起来”:出发的时候功课做足了吗?组织活动连最起码的人数都不知道,怎么能安心出门呢?如此恶劣的天气选择不熟悉的危险线路,应急方案有吗?正如这名搜救队员事后在自媒体发出的一连串反问那样,时有发生的“驴友走失、失联,社会各界动用各种公共资源积极营救”事件,确实值得驴友扪心自问和总结反思。

  对于以户外探险为主要活动的驴友来说,一旦走失或遇险,大都身处环境恶劣、通讯不畅的大山深处,也大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搜救,而这必定会动用方方面面的公共资源。

  都说“人命关天”,在驴友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社会各界有全力救助的责任和道义,理应竭尽全力施以援手。但纵观见诸报端的“驴友失联”事件,有很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的,往往是因为驴友自身的“鲁莽”“任性”“冲动”造成的。由此导致的社会公共资源耗费,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免也有些懊恼甚至气愤。

  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警力、专业救援队伍和设备等公共资源是有限的,一旦投入给了甲,或许就无法给予乙。直白点说,万一在搜救你们的时候,当地正好因为不可抗的因素发生灾害甚至灾难事件呢?还有充足的公共资源去处置和救援吗?别说哪有这么凑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必须提醒驴友,每一个人都应当珍惜、保护有限的公共资源,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快”“一时之悦”“一时之利”而去挤占,甚至造成浪费。

  回到这次的上海驴友走失事件上来,虽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但还不能画上句号。至少,驴友得救后,“教育”这一课必须尽快补上。从驴友自身来讲,要充分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提升文明素养,增强安全意识,少一些任性和鲁莽,多一些理性和冷静;少一些“再说”和“到时看”,多一些谋划和准备;少一些玩心跳和求刺激,多一些愉悦身心和心灵旅行,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从社会层面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加强教育,引导广大驴友把握适度原则,多些换位思考,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协会等组织,加强对驴友的监管,依法建立诸如黑名单、罚款之类的惩处机制,对我行我素或屡教不改的“鲁莽驴友”,严肃作出事后惩戒。只有把“教育”这一课补上,给驴友戴上一个“紧箍咒”,生活中,驴友“迷失”“失联”等事件才不会一再上演。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