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 兰溪风情

最美是乡景,最浓是乡情

兰溪籍教授译成《兰溪棹歌》英文版

2018/11/15 来源:
丁伯阳与夫人在兰湖合影

  用英文吟诵唐诗是种什么体验?好奇的你可以借描写咱们家乡美景的唐诗感受一番!“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首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兰溪棹歌》,因描写了一幅纤丽秀气又生趣盎然的春江月夜图而流传千古。近日,一位兰溪籍的老教授将这首名诗翻译成了英文:

  A Fisherman’s Song of the LanXi River

  Shulun Dai(A poet in Tang Dynasty,739A.D.-789A.D.)

  Like an eyebrow, the moon hangs over the willow’s bay in the LanXi land.

  Which mirrors,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center in the Yue Kingdom.

  Three days of the petal rain, the blossoms of peach in the LanXi pools.

  At midnight, many carps jump out the calm water of the LanXi River.

  “我生在兰溪,长在兰溪,也爱兰溪。”这位教授名叫丁伯阳,在采访中,他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自己的故乡情。丁教授祖籍绍兴,爷爷是民国初年跑到兰溪的“农民工”,在黄家码头当挑夫,遇到做佣人的奶奶,从此落户兰溪。丁教授儿时家住桃花坞,初中从兰一中毕业后,考到金华就读。高中毕业时遇到文革,下放到上华公社下余大队(今上华街道),成为知青。八年的插队经历,培养了他的毅力和勤奋。文革后,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兰州地震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所)从事抗震工程研究。2000年他调回浙江,在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担任教授,一直延聘到2014年65岁时退休。之后他又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特聘为教授。

  在异乡打拼了大半辈子,丁教授而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他对故乡的感情不曾淡却,这份乡情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浓烈,兰溪幽美的古城风光与纯真的童年记忆交映生辉,令他魂牵梦绕。“旧城风雨早模糊,桃坞芬绯有亦无。可怜儿伴尚相忆,杖藜衔泪乳名呼。”一首发自肺腑的怀旧诗道出了他的乡愁、乡思、乡情。

  这次为什么会想到把《兰溪棹歌》翻译成英文呢?丁教授告诉记者,这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因为工作,他经常到国外参加会议,与人交流时经常会提到故乡兰溪。但兰溪城市不大,中国地图上看不见,网上的相关信息不多,也没有英文版,一些朋友尤其是老外在听他介绍兰溪时总是点头敷衍,没有深刻的印象。2015年的一次国外会议上,一位山西学者向老外介绍家乡时,朗诵了一首《登鹳雀楼》的英译版,在场的外国朋友一听是千年前的唐诗,钦佩得连竖大拇指,脑海里也留下了当地风光的画面。丁教授顿生启发,觉得这种推介家乡的方法有创意、效果很好。

  不过,真正促成丁教授翻译《兰溪棹歌》的人,是密西西比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院长程宏达。今年6月,丁教授受邀到清华大学作报告。结束后,他带着一同参会的程教授不远千里游览兰溪,其间提到了《兰溪棹歌》。“程院长在兰溪游兴大发,觉得兰溪风景很美,应该让更多的人来游览观光。他是华裔,懂中文,在读了《兰溪棹歌》这首诗后,建议我可以尝试把它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兰溪。”丁教授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丁教授开始了自己的翻译计划。其实英语并不是他的专长,他原本学的是俄语,成绩优异,而英语是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自学积累的,现在基本能应付与老外沟通和国际会议交流的需要,但是要用英文翻译诗歌,这过程却很“烧脑”。短短几行诗歌,他断断续续译了两个月,反反复复修改了六个版本,结果自己都不太满意。后来,他想到请常年在国外的同学帮忙提意见。“他们告诉我,《兰溪棹歌》读着像诗,也像歌,以歌的翻译标准来,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几位同学还建议,在翻译时单词要尽量简单,要把兰溪历史的悠远和风光的美丽体现出来,还要多用几个“LanXi”来咏叹。

  最终,《兰溪棹歌》的英文版诞生了。在兰溪姑娘林霄的牵线搭桥下,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彭勇文朗诵了这首英文诗。彭勇文是上海朗诵协会理事、美国诗歌治疗协会会员,朗诵作品很多,还参加过央视的《朗读者》。彭勇文说,英文版的《兰溪棹歌》充满画面感,第一次读就非常喜欢,觉得它与唐诗《枫桥夜泊》有异曲同工之美,但又多了些温暖的人间气息,“另外,我从事戏剧教育,诗中的‘鲤鱼’与‘李渔’同音,这两者或许也是一种历史的巧合,我觉得特别有趣”。

  《兰溪棹歌》英译版被外界传播后,丁教授收获了很多赞誉,但也有一些对英译的探讨和建议。对此,丁教授坦诚地说:“毕竟中英文字有差异,要完整翻译出唐诗的优美意境,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是读理工科的,这次尝试并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水平,而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兰溪人,一起宣传家乡,为家乡做一些事。”

  这些年来,虽然生活在杭州,但丁教授有空就会回兰溪走走看看。在他心中,兰溪物阜民淳,人杰地灵,乡乡村村都饱蕴着先祖文明。而兰溪的颜值也属头筹,瀔水浮烟,远山耸翠。在无数个深夜,他以饱蘸乡情的笔墨,写下了许多关于兰溪的文史故事。最令他耗费心血的要数撰写《昔之田园今更美好》这本书。这本书是对清著名金石学家、藏书家、篆刻家汪启淑创作的诗歌集《兰溪櫂歌》的笺注。《兰溪櫂歌》共录诗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态、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丁教授花费了今年整个暑假的时间,对诗集中的百余首诗进行了注释,并且动员弟弟丁伯乐参与摄影,图文并茂,方便今人读懂古诗,读懂兰溪的历史文化。

  除了写稿著篇,年逾古稀的丁教授还与时俱进,注册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专门用于宣传兰溪的历史文化。

  “兰溪还有许多诗歌和故事值得被传播、被翻译。兰溪需要走向世界,我们需要让世界知道兰溪!”丁教授在采访中的每句话,几乎都离不开“兰溪”。闻悉兰溪正在大力推进古城复兴和全域旅游,他满怀憧憬,期待兰溪的古城像百年前消失的桃花坞桃花一样欣欣绽放,期待兰溪的明天更美、更安祥。记者陈彩霞

  近日,兰溪市香溪镇文化楼书香盈盈,兰溪市老年摄影协会与香溪书画社联合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联展。据悉,本次联展共展出摄影、书画作品100余幅,通过城乡文化联谊与交流,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兰溪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中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讯员毛雄鲍文杰 

编辑:潘云忠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