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健康

远离精神疾病 保持心理健康

2018/10/22 来源:兰溪新闻网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提出了“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题,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小心理问题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判断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主客观世界是否统一;心理活动(主要是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否协调,表现在内心体验是否与环境一致;人格是否稳定。

  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如焦虑、抑郁,并常出现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和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而精神障碍则是精神疾病,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及愉悦感(乐趣)丧失这三种症状。情绪低落指个体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兴趣缺乏是指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愉悦感(乐趣)丧失是指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快乐、乐趣。

  焦虑症又称为惊恐障碍,主要表现在心理症状出现担忧、紧张、着急、烦躁、害怕、不详预感和惊恐等焦虑情感,会伴有注意力不能集中、警觉增高、记忆障碍等;躯体症状出现交感兴奋的表现,如出汗、瞳孔扩大、血压升高,心悸、气短等;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往返徘徊及激越等。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

  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理化、生物性因素,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心理社会因素;机体的功能状态,如饥饿、过度疲劳、睡眠缺乏、精神紧张、酗酒等。

  目前,精神障碍是可以治疗的。有一部分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对精神分裂症则强调早诊断、早治疗。首发患者对药物治疗较敏感,如果处理及时、得当,症状能够得到较彻底的缓解,越拖延治疗难度越大,复发率也越高。

  在当遇到心理问题经自我调适或(和)亲友帮助后仍未得到缓解,致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时,应尽早到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当周围的人出现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怀疑某人有精神疾病时,应建议其尽早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检查及诊治。

  见习记者 徐桢瑾 记者 叶旭萍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