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 兰溪风情

兰城新区溪西的40年变迁

2018/09/20 来源:兰溪新闻网

  溪西因位于兰江西岸而得名,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除溪西乡政府、信用社、供销社等单位的几幢三四层洋房外,沿江而建的青砖黑瓦民居,大多很陈旧甚至残破。据1987年版的《溪西乡文化志》载,溪西村辖16个生产队,有人口1579人。

  溪西的起步始于连接兰江大桥公路,即至今引以兰溪人自豪的丹溪大道。作为贯通东西、连接老城的主要通道,大手笔规划实施,路面取直削平,宽度达四五十米。当时人们习惯老城的狭窄街路,农村人也走惯了乡村的土路,哪见得这么宽阔的大路?朴素的情感之下,认为占用了太多的土地。

  当然,刚开始丹溪大道上确实人很少,除时有肩挑提包的走路行人进出城乡、一闪而过骑着自行车的人往返城乡外,按着长短笛的汽车寥寥无几,街道显得空荡荡的。好在人、工、农、建“四大”国有银行大楼率先在丹溪大道北侧拔地而起,后来被人们誉为溪西新区金融一条街。尽管如此,人气依然不旺,溪西显得有些冷清。

  1985年6月,兰溪撤县建市。市政府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开始实施新区开发,在溪西金千铁路南侧,用地规模2.22平方千米,至2005年已基本实施完成。先后建成丹溪大道(延伸)、兰荫路、李渔路、府前路、横山路等四纵四横道路大框架。随后,完成了兰一中搬迁工程、50年一遇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城市引水工程、330国道外迁、兰江大桥加宽工程。新建文化馆、报社、兰溪剧院、体育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电力大楼、电信大楼、保险公司、广电中心、博物馆等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新区开发,生态文明并举,青湖公园、府前广场、李渔公园等公共绿地,成为新区的天然氧吧。随着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红梅、兰荫、香兰、青松、翠竹、青湖等居民小区相继建成。

  我和许多城乡居民一样,从逼仄的旧城搬出入住溪西新区。谁知没几年,溪西人渐渐多了起来,汽车也渐渐多起来了,四面八方的外乡人也来到这里,街道车水马龙,人们这才叹服当初决策与设计的超前意识,甚至以今之境况,惊呼当初为啥不更宽些,因为溪西已开始像大都市一样地堵塞了。

  1992年底,溪西新区成立了红梅、香兰、松竹、兰荫南路、三市街、兰荫北路、龙头背、青湖等居委会。1993年,开通1路、3路、9路三条公交车。1995年8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等机关单位搬入溪西新区的市党政大楼,前后有一批职能部门纷纷迁入溪西新区。1997年10月,汽车西站(客运中心)建成营运。兰荫中学、育才中学、外国语学校先后建成,兰五中异地搬迁,新区教育均衡发展。溪西新区已成为兰溪新的政治、金融、文化、教育中心区域。

  进入21世纪,溪西新区建设步伐更是突飞猛进,星湖大厦、农合大厦、世贸大饭店、新人民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矗立在市民面前。沃尔玛、星巴克、肯德基、横店影城、嘉泰星悦城、地下商业街等一些主力品牌纷纷进驻溪西,商圈的规模、人流、业态及成熟度明显提高,形成老城新区“东西双核”中央商务区,溪西商圈发展迎来全新的局面。

  而今,我站在兰阴山顶,俯瞰溪西一片繁华。溪西新区已不断向西扩张,不知不觉延伸到了水阁殿(大路口)。目前,溪西新区共有11个社区。 四十年似弹指之间,当年西岸江边的溪西,愈发地生机勃勃。这些奇迹的创造,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市民奋斗不息。相信未来的溪西会更好!

潘宏林

编辑:汪雅婷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