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兰溪新闻网 >> 芥子园

竹林琐记

2018/03/15 来源:兰溪新闻网

  竹林村,位于永昌街道西北,沿三三零国道向西,从满塘岗进去,驱车几分钟即可到达。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竹林村与百步街、胡麻车、上芦塘一起,成了百凤林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据传说,“凤林”原是竹林村刚有村落时的村名。竹林村何氏始迁祖何昊,从淳安文昌迁居今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行政村赤姑坪自然村附近,之后,带了两个孙子迁到了竹林村西南的樟棚坞。不知到了哪位先祖手中,当时家中有一只母鸡出外觅食,当日未归,家人遍寻不见,以为已经被野物糟蹋了。可过了一个多月,这只母鸡竟然带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回到了家,一家人惊喜不已。过了一会儿,心情渐渐平息下来的何氏先祖心中疑虑顿生:这只母鸡在这一个多月里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没有公鸡,怎么孵化出小鸡?带着这些疑问,何氏先祖于第二日跟着这群出外觅食的鸡群来到了母鸡孵化小鸡的地方。原来,这只聪明的母鸡将鸡窝做在了竹林深处的一丛密密的竹子根部,雨淋不到,风刮不着。但没有公鸡怎么会孵化出小鸡,何氏先祖始终搞不清,最后,只有归功于神灵和上苍。“这是发丁的地方!”于是,何氏先祖将家又迁到了这片神奇的竹林附近,以凤寓鸡,村名取为“凤林”。后来,人丁兴旺、家业兴隆的何氏后人在这片神奇的竹林之地建起了宗祠和大厅,成了全族祭祀、议事、举办各种族中大事的所在。而对于“凤林”何时改为“竹林”,因时间久远,及没有文字的记载,已无法考证了。 

  从铁路道口开始,两旁都种植着一排排的翠竹,其间间杂着桂花树。这是最近几年村里有意识地恢复过去翠竹缀落村中院落、道路、空地的风貌,使其名副其实。 

  走过西干渠,沿着道路向前再走数十米,是低矮的西风坞山。在山北头,在苍松和翠竹的掩映下,有一座用青砖砌的景观墙。墙上镶嵌着三块古色古香的砖雕,一左一右是方形的图案,中间圆形的是兰溪已故的书法名家郑振庚的手迹“百凤林村”四个大字。郑先生那隶中带魏的书体别具一格,显得古朴、沧桑,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了久远的历史深处。 

  我家的老房子,在祠堂的西侧的弄堂里。一间老楼房,靠着楼房,还有半间厨房,现在已成了村里的财产,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单身汉。 

  一年四季,我们把饭菜放在水缸背,一家七口人或站或坐围绕着水缸和锅台吃着饭。厨房的西面没有墙(因为砌了墙,就没有光线),一到冬天或寒冷的春天,刺骨的寒风就会呼呼地毫不留情地向厨房灌了进来。 

  每到冬天或春天,家里几乎顿顿蕃芋丝饭,大部分时间连蕃芋丝饭都没有,只有一些玉米糊或青菜糊。到了青黄不接的上春头,每到傍晚,母亲都会挎着畚斗到左邻右舍去借米做饭,有时跑了好多家都空手回家。而过饭的菜,一年四季少不了萝卜和腌菜。还是从缸、瓮中捞上来直接过饭,从来没有用油炒、煸一下。 

  习惯很难改变。到现在,住在兰城的我,每到腌制的季节就会吩咐妻子到菜市场购来萝卜、芥菜、高脚白等原料,然后一起动手用瓶瓶罐罐腌制起来,随食随取。这些瓶瓶罐罐里的腌制品是母亲手艺的传承,延续着我年少时的记忆,让我时时感受着老家的温馨,体味着乡村的味道。 

  我徘徊在村中的水塘边,徘徊在村里的祠堂和大厅,徘徊在村祠堂大厅前的道院上。那小时候在村中祠堂读书,冬天在村中祠堂中滚铜板,捉迷藏,在冬天的阳光下互相挤挨着取暖,在雪地里打雪仗的一幕幕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恰似发生在昨天。    何寿松

编辑:邵淑芬

兰溪新闻

更多

专题聚焦

更多

导报视频

更多

兰溪市新闻办  兰江导报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6】49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7029369
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